报告

2013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

摘要

网络舆论在2013年遭遇拐点,舆论热度大幅下降,“吐槽”社会负面现象的声音明显减少。大V们谨慎发声,风光不再。众多网友从微博客的公众意见平台转向更为私人化的微信朋友圈。互联网与体制进入新一轮磨合期,政府一方面向网络不和谐的言论“亮剑”,另一方面也在努力放大互联网的正能量,鼓励发展主流媒体微博和政务微博,把网络反腐与制度反腐对接。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2013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5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报告目录

  • 一 2013年网络舆情热点
    1. (一)网络谣言治理初见成效
    2. (二)司法案件引发的舆论热点猛增
    3. (三)民生仍是舆情焦点,个人暴力表达有所增强
    4. (四)吏治反腐话题依然火爆,年轻干部遭遇“扒粪”
    5. (五)微信等移动通信工具分流微博用户
    6. (六)斯诺登事件促中国网民同步参与世界热点
  • 二 意见领袖在舆论场的作用
    1. (一)300名“意见领袖”影响互联网议程设置
    2. (二)意见领袖的人口学、社会学特征
      1. 1.性别特征:男性“意见领袖”更积极地参与网络公共话题
      2. 2.年龄段分布:以40~60岁年龄段的中年人居多
      3. 3.出生地与现居地分析:多来自二线区域,现居一线城市
      4. 4.学历与学科背景:学历水平偏高,文科居多
      5. 5.职业分布概况:媒体圈、高校人数最多
      6. 6.年收入水平:10万~60万元收入者的人数居多
      7. 7.多数能在传统媒体发声
      8. 8.政治与经济观念
    3. (三)“意见领袖”的倾向性分析
  • 三 打击谣言与网络舆论格局的新变化
    1. (一)互联网治理的四个节点
    2. (二)微博“国家队”的成长
    3. (三)网上体制内外的力量对比
    4. (四)媒企博弈挑战媒体公信力
  • 四 互联网的生态治理
    1. (一)互联网与体制的磨合
    2. (二)互联网的泡沫和土层
    3. (三)网民的自律、自治和他律
    4. (四)自媒体的勃兴和专业媒体的制衡

报告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