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从骚体《悲愤诗》到《胡笳十八拍》

摘要

关于琴曲《胡笳十八拍》,自唐以来便多将其认定为蔡琰作。但实际上,《胡笳曲》当为后世之好事者有感于蔡琰之独特经历而据其骚体《悲愤诗》所谱写,蔡琰只是托名。此曲不仅在唐代形成了沈家声和祝家声两个著名的演唱流派,在流传过程中更是涌现了以董庭兰、杜山人等为代表的一批杰出的演奏者。此后,唐人刘商又据世传之《胡笳曲》“叙当时之事”,著《胡笳十八拍》之歌词。从骚体《悲愤诗》到《胡笳十八拍》的这一形成过程与传播轨迹,彰显出了经典人物与经典作品永恒的生命力。

作者

石雅梅 ,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生,研究领域为汉魏六朝文学和文献。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从骚体《悲愤诗》到《胡笳十八拍》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66 查看全文 >

VIP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