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大数据时代中国的个人信息保护
摘要
大数据时代,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技术不断成熟,收集、分析和利用公民个人信息变得愈发简单。在种种利益的驱动下,公民个人信息被擅自收集和恶意利用的情形也是屡禁不止,甚至部分公共部门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出现大量个人信息泄露现象,造成对公民权利的侵害。我国在立法、执法和司法方面不断增强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未来需要从立法、司法、监管和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公民个人信息保护。
检索正文关键字
报告目录
- 一 大数据背景下个人信息泄露风险加剧
-
二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现状
- (一)立法保护现状
- (二)执法保护现状
- (三)司法保护现状
-
三 大数据时代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存在的问题
- (一)立法体系有待完善
- 1.立法滞后,没有与大数据时代的法律需求适配
- 2.立法分散,缺少统一的立法目标与概念界定
- (二)执法体制需进一步强化
- 1.常态化执法、监管机制未确立
- 2.主体责任不明,部门间缺乏沟通与联动
- (三)公民个人寻求司法救济乏力
- (四)网络安全人才匮乏
- (一)立法体系有待完善
-
四 大数据时代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应对
- (一)制定个人信息保护专门法
- (二)强化行政常态化监管和信息管理者自律义务
- (三)完善司法救济机制
- (四)培养网络和信息安全人才
相关文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