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大数据时代中国的个人信息保护

摘要

大数据时代,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技术不断成熟,收集、分析和利用公民个人信息变得愈发简单。在种种利益的驱动下,公民个人信息被擅自收集和恶意利用的情形也是屡禁不止,甚至部分公共部门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出现大量个人信息泄露现象,造成对公民权利的侵害。我国在立法、执法和司法方面不断增强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未来需要从立法、司法、监管和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公民个人信息保护。

作者

化国宇 ,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人权法学、理论法学。
杨晨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9级法学理论研究生。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1.常健、易艳霞:《互联网对提升公民权利行使能力的双重效应》,《理论与现代化》2017年第4期。
  • 2.秦平:《App专项治理需要进一步明确细则》,《法制日报》2019年9月24日,第1版。
  • 3.唐福勇:《网络安全人才需求持续增长》,《中国经济时报》2019年8月16日,第3版。
  • 4.梁成意、齐彩文:《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执法困境与选择》,《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
  • 5.张洋:《净网!守护百姓信息安全》,《人民日报》2019年2月22日,第19版。
  • 6.陈海波:《专家热议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光明日报》2018年11月9日,第9版。
  • 7.李川:《个人信息犯罪的规制困境与对策完善——从大数据环境下滥用信息问题切入》,《中国刑事法杂志》2019年第5期。
  • 8.张璁:《谁动了我的个人信息?》,《人民日报》2019年5月30日,第19版。
  • 9.化国宇:《新时代中国对国际人权事业的大国担当》,《学习时报》2018年1月1日,第3版。
  • 1.常健、易艳霞:《互联网对提升公民权利行使能力的双重效应》,《理论与现代化》2017年第4期。
  • 2.秦平:《App专项治理需要进一步明确细则》,《法制日报》2019年9月24日,第1版。
  • 3.唐福勇:《网络安全人才需求持续增长》,《中国经济时报》2019年8月16日,第3版。
  • 4.梁成意、齐彩文:《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执法困境与选择》,《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
  • 5.张洋:《净网!守护百姓信息安全》,《人民日报》2019年2月22日,第19版。
  • 6.陈海波:《专家热议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光明日报》2018年11月9日,第9版。
  • 7.李川:《个人信息犯罪的规制困境与对策完善——从大数据环境下滥用信息问题切入》,《中国刑事法杂志》2019年第5期。
  • 8.张璁:《谁动了我的个人信息?》,《人民日报》2019年5月30日,第19版。
  • 9.化国宇:《新时代中国对国际人权事业的大国担当》,《学习时报》2018年1月1日,第3版。
  • 1.常健、易艳霞:《互联网对提升公民权利行使能力的双重效应》,《理论与现代化》2017年第4期。
  • 2.秦平:《App专项治理需要进一步明确细则》,《法制日报》2019年9月24日,第1版。
  • 3.唐福勇:《网络安全人才需求持续增长》,《中国经济时报》2019年8月16日,第3版。
  • 4.梁成意、齐彩文:《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执法困境与选择》,《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
  • 5.张洋:《净网!守护百姓信息安全》,《人民日报》2019年2月22日,第19版。
  • 6.陈海波:《专家热议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光明日报》2018年11月9日,第9版。
  • 7.李川:《个人信息犯罪的规制困境与对策完善——从大数据环境下滥用信息问题切入》,《中国刑事法杂志》2019年第5期。
  • 8.张璁:《谁动了我的个人信息?》,《人民日报》2019年5月30日,第19版。
  • 9.化国宇:《新时代中国对国际人权事业的大国担当》,《学习时报》2018年1月1日,第3版。
  • 1.常健、易艳霞:《互联网对提升公民权利行使能力的双重效应》,《理论与现代化》2017年第4期。
  • 2.秦平:《App专项治理需要进一步明确细则》,《法制日报》2019年9月24日,第1版。
  • 3.唐福勇:《网络安全人才需求持续增长》,《中国经济时报》2019年8月16日,第3版。
  • 4.梁成意、齐彩文:《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执法困境与选择》,《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
  • 5.张洋:《净网!守护百姓信息安全》,《人民日报》2019年2月22日,第19版。
  • 6.陈海波:《专家热议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光明日报》2018年11月9日,第9版。
  • 7.李川:《个人信息犯罪的规制困境与对策完善——从大数据环境下滥用信息问题切入》,《中国刑事法杂志》2019年第5期。
  • 8.张璁:《谁动了我的个人信息?》,《人民日报》2019年5月30日,第19版。
  • 9.化国宇:《新时代中国对国际人权事业的大国担当》,《学习时报》2018年1月1日,第3版。

大数据时代中国的个人信息保护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5.8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报告目录

  • 一 大数据背景下个人信息泄露风险加剧
  • 二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现状
    1. (一)立法保护现状
    2. (二)执法保护现状
    3. (三)司法保护现状
  • 三 大数据时代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存在的问题
    1. (一)立法体系有待完善
      1. 1.立法滞后,没有与大数据时代的法律需求适配
      2. 2.立法分散,缺少统一的立法目标与概念界定
    2. (二)执法体制需进一步强化
      1. 1.常态化执法、监管机制未确立
      2. 2.主体责任不明,部门间缺乏沟通与联动
    3. (三)公民个人寻求司法救济乏力
    4. (四)网络安全人才匮乏
  • 四 大数据时代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应对
    1. (一)制定个人信息保护专门法
    2. (二)强化行政常态化监管和信息管理者自律义务
    3. (三)完善司法救济机制
    4. (四)培养网络和信息安全人才

报告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