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天津市妇女就业保障机制的实践与分析
摘要
近年来,天津市不断推动妇女就业保障立法,完善相关配合协作工作机制,致力于消除就业性别歧视、鼓励妇女就业创业与妇女劳动权益保障工作,取得了包括扩大就业规模、拓宽就业领域、完善劳动保障、实现创业增收等方面的工作成效。目前,中国进入全面二孩时代,经济增速也逐渐放缓,天津市妇女就业问题面临包括制度、观念与经济等多重困境,就业促进和权益保障工作仍任重道远。
作者
林毓敏 ,法学博士,天津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女性问题、青少年问题等。
检索正文关键字
报告目录
-
一 天津市妇女就业促进与权益保障机制的实践经验
- (一)不断推动地方立法,健全规范性制度体系
- (二)完善协作配合工作机制,促进多部门联动部署
- (三)推动特色公益项目,烘托鼓励妇女创投的社会氛围
- (四)畅通维权机制,纠正就业性别歧视
-
二 天津市妇女就业与权益保障的积极成效
- (一)就业规模扩大,工作收入较高
- (二)就业领域拓宽,结构有所优化
- (三)劳动保障水平提高,消除性别歧视工作不断前行
- (四)妇女创业热情高涨,农村妇女就业能力有所提升
-
三 天津市妇女就业与权益保障的现实困境
- (一)制度原因——隐性性别歧视难规范,“体制内”性别歧视明显
- (二)观念原因——妇女就业意愿降低,家庭因素成一大掣肘
- (三)经济原因——经济增速逐渐放缓,企业女性用工成本攀升
-
四 天津市妇女就业促进与权益保障机制的完善建议
- (一)加强性别平等观念宣传,引导社会正确认识妇女地位
- (二)完善就业歧视等维权机制,发挥体制引导作用
- (三)加速构建社会支持体系,缓解职业妇女的家庭压力
- (四)全面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就业岗位增加
- (五)平衡企业男女用工成本,消解企业相关顾虑
相关文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