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以华医模式为例
摘要
华医基于县域医共体建设政策要求,经过七年的基层医疗信息化建设实践,逐步形成了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的框架体系和有效经验。具体而言,县域医共体建设首先应遵循五项原则,即业务顶层设计、促进技术超融合,建立统一标准、促进资源共享,业务先行、分步落地,数据整合、业务数据互促,强化数据安全、保证数据安全可靠性。另外,信息化建设应满足七个方面的要求:技术配合业务先行;先实现资源共享、后促进业务协同;通过“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推进赋能C端;统一身份识别,建立数据共享基础;建设基层一体化和区域大数据中心;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进行基础数据聚合;平台建设与机制建设同步推进。华医基于以上原则和要求,进行了县域医共体信息化总体技术架构搭建和信息网络规划以及估算信息量和信息容灾备份设计和信息安全管控工作。
作者
刘丰梅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移动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理事兼医药卫生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医疗联合体建设与健康扶贫蓝皮书》《医疗蓝皮书:中国县域医共体发展报告(2021)》《医疗蓝皮书:中国县域医共体发展报告(2022)——新时代健康保障体系“三明实践”》主编。组织相关专家编写并发布《慢病医防融合分级诊疗服务标准》《中医师治未病家庭签约服务规范》《智慧化血管健康全生命周期数字管理分级诊疗实践标准》等。连续八年负责组织并主持召开全国“互联网+医疗”学术高峰论坛,荣获“全国老区建设特别贡献奖”、“老区脱贫巾帼英雄”、“中国优秀扶贫案例”、全国脱贫攻坚“最美人物”、“北京市脱贫攻坚创新奖”、北京市“感动社会民政榜样”、“北京好人榜”、“河南省老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奖项或称号。主要研究方向为医联体、紧密型医共体、城市紧密型医疗集团、慢病医防融合、分级诊疗、人工智能与超声机器人、DRG成本核算、卫生经济学。
毛卫春 ,经济学硕士,中关村华医移动医疗技术创新研究院副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TMT与医疗领域的股权投资、产业经济学、社会心理学。
李晓华 ,通信工程学硕士,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移动医疗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医疗信息化、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在临床领域的应用、生物医学工程。
检索正文关键字
报告目录
-
一 华医推进医共体建设的整体思路
- (一)基本理念
- (二)顶层设计
- (三)推进原则
- 1.分步实施
- 2.业务先行
- 3.技术支撑
- 4.降本增效
- 5.多方受益
- (四)县域医共体建设的重要因素及其定位
- 1.政府主导是前提
- 2.政策推动是引领
- 3.持续投入是保障
- 4.科学管理是要求
- 5.人力资源是关键
- 6.医保促进是助力
- 7.信息化技术是支撑
- 8.监督考核是推力
-
二 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的系统设计
- (一)基本原则
- 1.业务顶层设计、促进技术超融合
- 2.建立统一标准、促进资源共享
- 3.业务先行、分步落地
- 4.数据整合、业务数据互促
- 5.强化数据安全、保证数据安全可靠性
- (二)建设步骤与路径
- 1.技术配合业务先行
- 2.先实现资源共享、后促进业务协同
- 3.通过“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推进赋能C端
- 4.统一身份识别,建立共享数据基础
- 5.建设基层一体化和区域大数据中心
- 6.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进行基础数据聚合
- 7.平台建设与机制建设同步推进
- (一)基本原则
-
三 县域医共体信息化体系建设
- (一)技术架构
- 1.指标控制体系
- 2.基层规范化统计资源库主题域
- 3.基层规范化统计资源库信息标准化
- (二)信息网络规划
- 1.居民接入
- 2.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接入
- 3.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他医院接入
- 4.牵头医院接入
- 5.县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接入
- 6.其他卫生相关单位与部门接入
- 7.医共体和其他系统联通
- 8.5G应用场景的优先利用
- (一)技术架构
-
四 县域医共体信息安全体系建设
- (一)容灾备份
- 1.网络容灾备份
- 2.数据容灾备份
- (二)安全管控
- 1.医疗领域的网络安全
- 2.网络安全的分层分级
- (一)容灾备份
相关文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