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冷链物流系统协同问题研究
检索正文关键字
章节目录
-
1.1 引言
- 1.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1 研究背景
- 1.1.1.2 研究意义
-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1.2.1 区域物流的研究
- 1.1.2.2 冷链物流的研究
- 1.1.2.3 协同学的研究
- 1.1.2.4 研究评述
- 1.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1.3.1 研究内容
- 1.1.3.2 技术路线
- 1.1.4 研究方法
- (1)对比分析法
- (2)系统分析法
- (3)理论与实践结合法
- 1.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1.2.1 协同学理论
- 1.2.1.1 基本概念
- 1.2.1.2 演化方程
- 1.2.1.3 基本原理
- 1.2.2 珠三角地区冷链物流系统
- 1.2.2.1 系统概念
- 1.2.2.2 系统组成
- 1.2.3 “熵”理论
- 1.2.4 耗散结构
- 1.2.4.1 形成条件
- 1.2.1 协同学理论
-
1.3 珠三角地区冷链物流系统协同的内涵分析
- 1.3.1 耗散结构的论述
- 1.3.1.1 系统动态开放
- 1.3.1.2 系统处于远离平衡状态
- 1.3.1.3 系统存在大量非线性作用
- 1.3.1.4 系统存在巨涨落
- 1.3.2 珠三角地区冷链物流协同
- 1.3.2.1 协同内涵
- 1.3.2.2 协同内容
- 1.3.1 耗散结构的论述
-
1.4 珠三角地区冷链物流协同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与测度方法
- 1.4.1 珠三角地区冷链物流协同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 1.4.1.1 构建依据
- 1.4.1.2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1.4.1.3 序参量指标体系构建
- 1.4.1.4 指标体系分析
- 1.4.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1.4.3 基于协同学理论的协同水平评价方法
- 1.4.4 珠三角地区冷链物流协同水平测度
- 1.4.4.1 序参量有序度的计算
- 1.4.4.2 子系统有序度的计算
- 1.4.4.3 系统协同度的计算
- 1.4.1 珠三角地区冷链物流协同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
1.5 珠三角地区冷链物流协同度计算及分析
- 1.5.1 数据的获取与计算方式
- 1.5.2 子系统协同度计算与分析
- 1.5.2.1 供给子系统协同度对比
- 1.5.2.2 需求子系统协同度对比
- 1.5.2.3 辅助子系统协同度对比
- 1.5.3 子系统间协同度的计算与分析
- 1.5.3.1 供给子系统与需求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度对比
- 1.5.3.2 供给子系统与辅助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度对比
- 1.5.3.3 需求子系统与辅助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度对比
- 1.5.4 系统协同度的计算
- 1.5.5 提高协同水平的建议
- (1)整合珠三角地区冷链资源,促进珠三角地区冷链物流供给系统协同
- (2)政府应进一步支持冷链物流发展
- (3)加快培养冷链物流人才
- (4)加大监管力度
-
1.6 结论
- 1.6.1 主要结论
- 1.6.2 主要创新点
- (1)研究视角
- (2)研究内容
- 1.6.3 研究展望
- (1)研究内容需要更加深入、完善
- (2)指标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 (3)协同水平的评价方法需要修正
相关文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