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弹性工时制何以失效?

关键词

作者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布迪厄、华康德,2004,《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李猛、李康译,中央编译出版社。
  • 卡斯特,曼纽尔,2007,《网络星河——对互联网、商业和社会的反思》,郑波、武炜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梁萌、陈建伟,2017,《补偿还是自主:互联网技术嵌入与工作压力作用机制变迁研究》,《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第8期。
  • 梁萌,2018,《生命历程视角下的互联网企业工作压力机制及性别差异研究》,《妇女研究论丛》第6期。
  • 梁萌,2015,《知识劳动中的文化资本重塑——以E互联网公司为例》,《社会发展研究》第1期。
  • 刘强,2018,《劳动的力本主义与人本主义——以工时制为分析对象》,《西部法学评论》第2期。
  • 刘永强、赵曙明,2016,《工作-家庭无边界情境下企业管理制度效率的概念框架》,《当代财经》第11期。
  • 马克思,卡尔,2004,《资本论》,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
  • 石林,2003,《工作压力的研究现状与方向》,《心理科学》第3期。
  • 时雨等,2009,《工作压力的研究概况》,《经济与管理研究》第4期。
  • 孙兆阳,2011,《弹性工作制的应用和思考》,《商业时代》第8期。
  • 王庆宇,2003,《知识型员工的弹性化管理探索》,《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第8期。
  • 王玉莲,2001,《弹性工作制在外科监护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第5期。
  • 魏翔,2008,《西方弹性工作制研究述评及其新进展探析》,《外国经济与管理》第12期。
  • 杨菊华,2018,《边界与跨界:工作-家庭关系模式的变革》,《探索与争鸣》第10期。
  • 赵秀丽、李敏,2017,《弹性工作制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理论探源及影响分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
  •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课题组,2018,《弹性工时发展趋势初探》,《石油人力资源》第1期。
  • Clark,Campbell. 2002. “Work/Family Border Theory:A New Theory of Work/Family Balance.” Human Relations 53(2).
  • French,J.R.,& R L.Kahn. 1962. “A Programmatic Approach to Studying the Industrial Environment and Mental Health.”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18(3).
  • Karasek,R.A. 1979. “Job Demands,Job Decision Latitude,and Mental Strain:Implications for Job Redesign.”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4(2).
  • Kunda,Gideon. 2006. Engineering Culture:Control and Commitment in a High-tech Corporation. Philadelphia:Temple University Press.
  • Lazarus,R.S. & S.Folkman. 1984. Stress,Appraisal,and Coping. New York:Springer.
  • McGrath,J.E. 1976. “Stress and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s.” In Dunnette M.D.(ed.).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Chicago:RandMcNally.
  • Schieman,S.,Y.K.Whitestone & G.K.Van. 2006. “The Nature of Work and the Stress of Higher Status.” Journal of Health & Social Behavior 47(3).
  • Selye,H. 1976. The Stress of Life. New York:McGraw-Hill.
  • Siegrist,J. 1996. “Adverse Health Effects of High-effort/Low-reward Conditions.”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ychology 1.
  • Wahrendorf,Morten,Nico Dragano & Johannes Siegrist. 2013. “Social Position,Work Stress,and Retirement Intentions:A Study with Older Employees from 11 European Countries.” European Sociological Review 29(4).

弹性工时制何以失效?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3.85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 问题的提出:弹性工时制中的效率与压力
  • 二 文献回顾
    1. (一)弹性工时制的概念与研究进展
    2. (二)工作压力概念与模型
  • 三 E公司的工作压力机制:经典压力模型基础上的量化与加速
    1. (一)企业文化
    2. (二)管理制度
      1. 1.薪酬奖励
      2. 2.个人发展
      3. 3.压力机制的本土特色:科层体系中的圈子文化
    3. (三)劳动过程——敏捷开发方法的使用
      1. 1.透明的开发过程:监管与自律
      2. 2.敏捷的工作节奏
      3. 3.封闭式开发——小黑屋行动
  • 四 结论与讨论
    1. (一)E公司的工作压力机制总述
    2. (二)工作压力模型的失衡及可能的应对方式
      1. 1.努力-奖酬失衡模型
      2. 2.工作要求-控制(资源)模型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