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北京非遗与旅游的融合:案例分析、认知体系、融合路径

摘要

本文从国际、国内层面梳理了非遗与旅游融合的政策导向,基于知网国内文献进行了非遗与旅游的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借鉴以上分析本文又对北京礼物设计、北京胡同游、故宫文创中的非遗与旅游融合进行案例分析,获得了非遗与旅游融合的4条认知体系与5种融合路径;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发展要根植于地方特征,非遗与旅游的结合,旨在实现多方共赢。

作者

张祖群 ,中国科学院博士后(优秀出站),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文化遗产系高工、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文化遗产与艺术设计、遗产旅游等。
吴秋雨 ,四川大学出版社研究人员,研究方向为文化遗产与艺术设计等。
陈琦 ,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遗产与艺术设计。
谢心怡 ,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李昕 ,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2020级设计艺术学专业(文化遗产方向)硕士生。
胡英 ,北京理工大学明德书院1809班本科生。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方可:《探索北京旧城居住区有机更新的适宜途径》,清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0。
  • 吴良镛:《北京旧城保护研究(上篇)》,《北京规划建设》2005年第1期。
  • 吴向阳:《走出路径依赖实现城市管理的突破——对北京什刹海地区胡同游治理的思考》,《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第4期。
  • 王化民:《北京工业旅游产品的现状及对策》,《投资北京》2007年第6期。
  • 赵晓燕:《北京旅游景区旅游商品价格问题和对策研究》,《中国物价》2007年第10期。
  • 石美玉、孙梦阳:《非物质遗产旅游利用中的三大环节探论——以北京为节点的实证研究》,《旅游学刊》2010年第6期。
  • 赵悦、石美玉:《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中的三大矛盾探析》,《旅游学刊》2013年第9期。
  • 厉新建:《文化旅游、旅游凝视及其他》,《旅游学刊》2013年第11期。
  • 北京旅游学会旅游环境与公共服务研究中心:《“北京礼物”旅游商品特许经营管理模式探索》,《北京旅游发展报告(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 鲍洪玲:《京城百工坊:“活”的工艺博物馆》,《神州》2014年第34期。
  • 陈曾:《从故宫文创谈我国文创产业的创新之路》,《设计》2017年第19期。
  • 刘璧凝、杨琳:《北京砖雕营造技艺在胡同环境提升中的传承初探》,《建筑与文化》2018年第2期。
  • 徐虹、韩林娟:《文学旅游中的艺术形象与游客感知形象对比研究——以北京胡同游为例》,《旅游论坛》2018年第5期。
  • 马知遥、刘旭旭:《中国非遗著作研究述评》,《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8年第4期。
  • 王学思:《全国非遗保护工作先进代表和传承人座谈活动举行》,《中国文化报》2018年6月9日。
  • 向勇:《故宫文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先锋实验》,《人民论坛》2019年第9期。
  • 戴俊骋、李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和地方建构》,《旅游学刊》2019年第5期。
  • 陈熠瑶:《非遗与旅游融合十大优秀案例发布》,《中国旅游报》2019年6月10日。
  • 加小双、李宜芳、谭悦:《数字记忆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山西档案》2019年第5期。
  • 佚名:《让非遗在旅游中活起来|非遗旅游》,《西部旅游》2020年第8期。
  • 刘睿卿:《博物馆文创衍生品与非遗文化融合研究》,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
  • 刘铱镝:《新文创时代,印刷“艺”想天开的中国符号》,《今日印刷》2020年第11期。
  • 苏涵珺、叶莉:《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北京兔儿爷传统手工艺的传承研究》,《工业设计》2020年第5期。
  • 刘魁立:《把握非遗保护的时代机遇(思想纵横)》,《人民日报》2021年4月30日。
  • 苑利、顾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景区的“功”与“过”》,《旅游学刊》2021年第5期。
  • 闵晓蕾:《社会转型下的非遗手工艺创新设计生态研究》,湖南大学设计博士学位论文,2021。
  • 吴兴帜、彭博:《论文化遗产的价值分层》,《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2期。
  • 马波、王嘉青:《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旅游产业新走向》,《旅游学刊》2021年第2期。
  • 萧放:《开启非遗保护传承的新时代》,《光明日报》2021年8月17日。

北京非遗与旅游的融合:案例分析、认知体系、融合路径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2.39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报告目录

  • 一 研究背景
    1. (一)政策导向
    2. (二)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
      1. 1.关键词聚类图谱
      2. 2.时间线(Timeline)图谱/时区(Timezone)图谱
    3. (三)非遗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文献评述
  • 二 案例分析
    1. (一)案例分析:北京礼物设计中的非遗与旅游融合
      1. 1.案例背景
      2. 2.北京礼物设计类型
      3. 3.案例总结:北京礼物设计的创新思维模式
    2. (二)案例分析:北京胡同游的非遗与旅游融合
      1. 1.案例背景
      2. 2.案例分析
      3. 3.案例总结
    3. (三)案例分析:故宫文创中的非遗与旅游融合
      1. 1.案例背景
      2. 2.案例分析
      3. 3.案例总结
  • 三 北京非遗与旅游融合的发展趋势
    1. (一)非遗与旅游融合的认知体系
      1. 1.保护非遗要高度重视与凸显人的核心作用
      2. 2.非遗让导游、游客以及文化持有者在短暂时空内,达到最佳共鸣与文化认同
      3. 3.非遗从社区到舞台展演,是一种具有争议的传播途径
      4. 4.需要厘清物质文化遗产中“本体”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本体”的区别
    2. (二)非遗与旅游融合的路径
      1. 1.建立非遗综合展示园区
      2. 2.设计制作非遗礼物(纪念品)
      3. 3.打造非物质文化旅游节庆活动
      4. 4.设计非遗旅游线路
      5. 5.增加非遗虚拟体验

报告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