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促进城市群发展
摘要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历史起点上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本文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探讨了国内大循环在演进过程中的整体性与结构性特征。当前,我国国内大循环在规模与密度上经历了由快速上涨到温和上涨阶段,其网络重心正向内陆地区迁移,呈现显著的多中心化、整体散化与局部聚化特征。城市群将成为聚合区域内要素和参与国内大循环的主导引擎,但各城市群在参与国内大循环的深度上分化严重,且已产生单中心、双中心和多中心等多种型态。具有高辐射能级中心的城市群在子循环中已显现出区域差距缩小与均衡化发展趋势。本研究结论对于进一步解释国内大循环科学内涵、识别循环结构中的短板和探求不同城市融入国内大循环的异质性路径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
张涛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数据与经济模型等。
检索正文关键字
报告目录
- 一 “十四五”规划对双循环的论述及相关政策梳理
-
二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的基本逻辑
- (一)从扩大内需到国内大循环的理论过渡
- (二)城市群崛起推动循环结构特征变化
- (三)地方经济治理导向转变与循环子结构分异
-
三 国内大循环强度的定量评估方法
- (一)整体网分析
- (二)网络结构分析
-
四 国内大循环的典型特征事实
- (一)人流规模分析:国内大循环整体性特征演化
- (二)人流动向分析:国内大循环结构性特征演化
- 1.循环网络重心向内陆地区迁移
- 2.循环网络呈多中心化趋势
- (三)人流结构变迁分析:国内大循环子结构特征异化
- 五 加快激发国内大循环的政策建议
相关文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