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降低碳强度
摘要
本文系统梳理了“十四五”之前国家和地方层面的降碳政策,总结了其成效及制定过程中形成的经验。在评估“十四五”开局以来降碳政策实施进展后,分析了经济发展压力增大、低碳技术创新不足、经济结构转型不畅、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降碳工作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为此,从产业、区域、能效、能源结构等方面展望了未来降碳的关键路径,从低碳技术创新、经济体系低碳转型、低碳发展试点等方面提出了降碳相关对策建议。
作者
张友国 ,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曾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农业经济系作访问学者。兼任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中国绿色低碳发展问题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减污降碳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路径与政策、区域协同碳达峰碳中和路径与政策、经济—能源—环境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以及省部级重大重点课题10余项,出版专著4部,主编著作3部,在《经济研究》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曾获胡绳青年学术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信息一等奖、刘诗白经济学奖、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著作类)。
检索正文关键字
报告目录
-
一 “十四五”之前降碳工作及其政策演进
- (一)“十四五”之前主要降碳政策与成效
- (二)“十四五”之前降碳工作主要启示与经验
-
二 2021年降碳工作回顾
- (一)2021年国家层面的主要降碳政策措施
- (二)2021年降碳政策措施成效
-
三 降碳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 (一)低碳技术亟待取得重大突破
- (二)经济结构低碳转型困难多
- (三)体制机制有待建立健全
-
四 关键降碳路径展望
- (一)降碳应关注的重点产业和区域
- (二)能效改善的降碳潜力
- (三)能源结构转型的降碳潜力
-
五 推进降碳工作的对策建议
- (一)低碳技术创新既要全面推进又要重点突破
- (二)在经济体系低碳转型中将地区差异化与协同性统一起来
- (三)做好重要低碳发展政策的试点和推广
相关文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