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治理生态环境,如期实现三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阶段性目标。“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细颗粒物等大气污染物浓度下降幅度超过预期目标,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缩小。我国污染防治工作已经进入深水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历史欠账累积较多而新问题不断涌现、欠发达地区面临发展与保护的矛盾、中小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如期实现规划目标,应进一步加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宣传;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解决历史欠账力度,通过企业终身追责杜绝新欠账;超前建设餐厨垃圾处理设施,打通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堵点。

作者

李玉红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与发展、绿色创新。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董峻、高敬:《着力破除地方保护主义 强化基层环境监管职能——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成效综述》,http://www.gov.cn/xinwen/2018-05/29/content_5294596.htm,2018年5月29日。
  • 杜宣逸:《提升监测能力水平 确保监测数据质量——专访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副站长肖建军》,《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年第8期。
  • 高敬:《64%被查企业存在环境问题 17.6万家“散乱污”企业待整治——环保部详解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7/14/c_1121322353.htm,2017年7月14日。
  • 葛察忠、冀云卿、李晓亮:《生态环境统筹强化监督:国家环保执法的新机制》,《环境保护》2019年第18期。
  • 黄润秋:《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经济日报》2021年4月1日。
  • 李玉红:《铅酸电池行业环保专项行动的环境与经济影响研究》,《中国环境管理》2016年第5期。
  • 李玉红:《中国工业污染的空间分布与治理研究》,《经济学家》2018年第9期。
  • 罗三保、杜斌、孙鹏程:《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回顾与展望》,《中国环境管理》2019年第5期。
  • 石敏俊、李元杰、张晓玲等:《基于环境承载力的京津冀雾霾治理政策效果评估》,《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第9期。
  • 王岭、刘相锋、熊艳:《中央环保督察与空气污染治理——基于地级城市微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19年第10期。
  • 章少民:《中国生态环境信息化:30年历程回顾与展望》,《环境保护》2021年第2期。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3.03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报告目录

  • 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环境政策特征
    1. (一)生态文明上升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组成部分
    2. (二)推进加强中央垂直环境执法监管
    3. (三)生态环境监测能力提高
  • 二 “十四五”以来环境质量改善状况
  • 三 中国环境空气质量与发达国家的比较
  • 四 “十四五”期间我国环境质量改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一)黄淮海地区水环境质量较差,水质提升难度较大
    2. (二)西部地区污染治理滞后问题较为突出
    3. (三)矿山修复等历史欠账较多、新问题难以遏制
    4. (四)生活垃圾处理问题逐渐凸显、餐厨垃圾处理能力不足
  • 五 “十四五”环境质量改善对策建议
    1. (一)加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宣传和教育
    2. (二)加大中央财政解决老问题力度,通过企业终身追责杜绝新问题
    3. (三)超前建设餐厨垃圾处理设施,打通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堵点
      1. 1.控制焚烧设施扩张规模,逐步减少有机质焚烧
      2. 2.大力发展餐厨等有机质垃圾堆肥处理技术

报告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