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建设新时代健康保障体系 落实健康中国战略
摘要
新时代健康保障体系是在更高级文明形态引领下和新发展理念催生下的产物,是保持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和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本文在论述新时代健康保障体系战略意义和理论渊源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新时代健康保障体系的内涵、根本特征与基本特征,以及主要框架,并回顾了我国从无保障到有保障再到全民保障的探索与实践,提出新时代健康保障体系更加强调政府的责任,需要更加紧密的部门联动,保障程度是政府提供基本的托底保障和市场提供非基本的个性化保障等观点,深入阐述了建设新时代健康保障体系面临的挑战,从筹资、服务提供、人才保障、基层卫生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战略性和策略性的建议。
作者
苗艳青 ,经济学博士,研究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健康战略与服务体系研究部副部长,硕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理论经济学博士后。世界银行农村卫生项目中央级专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长期合作专家;中国农村卫生协会县域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移动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政策咨询专家、国家县域医共体指导专家组成员、国家医疗保障局医保政策咨询委员会青年委员、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核心专家组成员。《医疗蓝皮书:中国县域医共体发展报告(2022)——新时代健康保障体系“三明实践”》副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基层卫生政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公共卫生体系。
孙海涛 ,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党史、党建与卫生政策。
检索正文关键字
章节目录
-
一 建设新时代健康保障体系的背景与重大战略意义
- (一)背景
- (二)必要性
- 1.建设新时代健康保障体系是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的必然要求
- 2.建设新时代健康保障体系是贯彻“健康中国建设”战略部署的时代要求
- 3.建设新时代健康保障体系是贯彻习近平“三新”重要论述的发展要求
- (三)战略意义
- 1.建设新时代健康保障体系,对于落实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安排,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战略意义
- 2.建设新时代健康保障体系,有利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卫生健康领域的理论创新
- 3.建设新时代健康保障体系,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落实健康中国战略
-
二 新时代健康保障体系的理论渊源和基本内涵
- (一)理论渊源
- 1.理论基石: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2.文化意蕴:中华民族健康观
- 3.历史传承:中国共产党的健康观
- (二)基本内涵与特征
- 1.基本内涵
- 2.特征
- (三)基本框架
- 1.五大转变
- 2.新时代健康筹资体系
- 3.新时代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 4.新时代人财物要素保障体系
- 5.新时代政府责任与监督管理体系
- 6.新时代健康产业服务体系
- (一)理论渊源
-
三 新时代健康保障体系的探索与道路选择
- (一)解决农村居民大病保障问题
- (二)解决全覆盖、碎片化问题
- (三)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
-
四 建设新时代健康保障体系面临的挑战
- (一)健康筹资体系仍不健全
- (二)医疗卫生服务整合机制还未完全建立
- (三)公共卫生体系的防治和应急能力偏弱
- (四)医养结合、体医融合体系发展动力不足
- (五)人才队伍培养和供给不足,激励机制不健全
- (六)基层卫生健康服务投入不足,激励不够,发展缓慢
-
五 推进新时代健康保障体系建设的建议
- (一)用“以健康为中心”的理念统领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医保基金战略性购买的作用,促进全民医保向全民健康保障发展
- (二)建立以基层为重点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促进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模式落地
- (三)建立新时代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增强防病和应急能力
- (四)加快医养结合、体医融合等相关健康产业发展
- (五)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健康保障服务水平
- (六)进一步加强县域医共体建设,构建以基层为重心的健康管护体系
相关文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