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动荡欧洲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及中德关系
摘要
在当前欧洲动荡、迷茫无助的背景下,欧洲人纷纷从马克思那里寻找答案,马克思理论具有了“很高的现实意义”。中国之所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改变了中国,并将继续推动中国的变革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植根于德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土壤,随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对德国产生浓厚兴趣。中国持续改革开放,稳定发展,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吸取了社会主义在德国土地上失败的教训,以及“社会市场经济”成功的经验。展望未来,中德关系既有发展的广度,也有限度,主要原因是两国存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根本不同,及结盟与不结盟的突出矛盾。问题是,如何摒弃历史偏见,不强加于人,致力于两国关系的发展。
作者
罗国文 ,中国前驻德使馆政务参赞、外交学院兼职教授。
检索正文关键字
章节目录
- 一 马克思理论的现实意义
- 二 指导中国思想的理论基础
- 三 中国从马克思开始更多了解德国
- 四 从德国看邓小平理论“发展是硬道理”
- 五 发展中德关系的广度与限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