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进城务工青年志愿服务研究报告
摘要
进城务工青年从事志愿服务有助于他们与城市社会生活形成更好的联结,是去标签化、提升社会融合度的过程。了解并分析进城务工青年的志愿服务参与现状,有助于推动志愿服务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采用“202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分析进城务工青年志愿服务状况后发现:第一,我国进城务工青年的志愿服务参与率超过三成;第二,在各类志愿服务中,“环境保护”的志愿服务参与率最高;第三,与进城务工青年中的非志愿者群体相比,进城务工青年志愿者的经济状况更好,其社会心态也更为积极。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志愿服务的组织形式与参与途径单一、进城务工青年志愿者的专业能力不足、志愿服务资金匮乏、形式主义尚存等。基于此,本文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作者
邹宇春 ,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展社会学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社会发展与社会治理、社会资本与信任、志愿服务研究、社会调查方法、反贫困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共同富裕:衡量指标与实现路径》(专著)、《中国城镇居民的社会资本与信任》(专著)、《当代中国社会质量报告》(著作/合著)、《中国城市居民的信任格局及社会资本影响——以广州为例》(论文/合著)、《自雇者与受雇者的社会资本差异研究》(论文/合著)、《城镇居民普遍信任的区域间及区域内差异分析——基于“资源因素论”视角》(论文/合著)、《时代之力:我国中等收入群体阶层认同偏差的趋势分析》(论文)。
王翰飞 (Wang Hanfei),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治理、志愿服务、中国社会思想史。
徐鹤溧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
检索正文关键字
章节目录
-
一 进城务工青年参与志愿服务的基本情况
- (一)进城务工青年志愿服务参与率超过三成,其中单一类型志愿服务较多,较常参与的志愿服务种类是环境保护、儿童关爱和老年关怀
- (二)近一季度,进城务工青年志愿者的人均志愿服务次数低于1次,但人均参与时长约8.8小时,人均产生超过160元的经济价值,是志愿服务领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 (三)进城务工青年志愿者参与最多的志愿服务是由其工作所在的单位/学校/组织/机构发起的,其参与线上志愿服务的人数占比近三成
- (四)进城务工青年志愿者中在志愿服务组织登记注册的人数超过三成,但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不足1/4
- (五)进城务工青年中党员最有可能参与志愿服务,性别差异不明显,且受教育程度越高,参与志愿服务的可能性就越高
- (六)从职业领域看,从事职业声望相对较高工作的进城务工青年更有可能参与志愿服务
-
二 进城务工青年志愿者的主观态度分析
- (一)在社会心态上,进城务工青年志愿者与非志愿者群体没有显著差异,但进城务工青年志愿者的积极心态有待提升
- (二)进城务工青年中的志愿者对生活满意度的评分要显著高于非志愿者,对工作满意度的评分显著低于城镇居民志愿者
- (三)在本地身份认同感上,进城务工青年志愿者群体与非志愿者群体之间并无显著差异,但城镇居民志愿者群体的认同感显著高于进城务工青年志愿者群体
-
三 进城务工青年志愿服务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 (一)进城务工青年每日可自由支配时间越长,越可能产生志愿服务参与行为
- (二)随着月平均工资的增加,进城务工青年参加志愿服务的可能性越大
- (三)进城务工青年志愿者的医疗保障水平仍有差距
- (四)“浏览时政信息”“学习教育”“投资理财”网络活动最有可能触发更多的志愿服务参与行为
-
四 进城务工青年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 (一)现存问题
- 1.进城务工青年志愿服务的组织形式和参与途径单一
- 2.进城务工青年志愿服务的专业性不足
- 3.进城务工青年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缺乏内生性和自主性
- 4.进城务工青年志愿者面临较为紧迫的经济与生存压力
- (二)对策建议
- 1.有针对性地提升其参与意识,拓展进城务工青年参与志愿服务的渠道
- 2.加强进城务工青年志愿服务专业化培养,拓宽资金渠道以保障志愿服务稳步发展
- 3.完善志愿服务管理体系,提升志愿服务的自主性、创新性和实效性
- 4.关注进城务工青年的多元化需求,完善其就业生活保障制度,促进其社会参与
- (一)现存问题
相关文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