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乡村旅游社区治理现代化发展报告
摘要
乡村旅游社区治理现代化是新时期乡村旅游社区治理转型升级的必然方向,是实现我国治理能力现代化、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与重塑农民主体积极性的重要路径。随着我国乡村旅游的迅猛发展,各地衍生出多种典型的乡村旅游社区治理模式,本文将其总结为以政府调控为主的规划治理模式、以产业驱动为主的嵌入治理模式和以城乡融合为主的共生治理模式三种类型。提出了乡村旅游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实践困境,包括利益关系复杂、乡村治理失序,公共精神缺失、组织建设受阻,评估体系固化、发展韧性不足,保障机制错位、资源利用欠佳等。进一步从乡村振兴新时代的三大主方向与乡村治理四大硬难题两大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作者
吴志才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理工大学数字乡村与文旅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主任、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百千万工程”专家智库首批专家委员。主要从事乡村振兴与减贫治理、数字乡村与城乡融合、全域旅游与文旅融合等理论与应用研究。主持教育部后期重大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及专项课题10项,主持乡村振兴和文化旅游实践横向课题100余项,其中有近30项决策成果经国家、省政府、市级政府采纳或发布实施,发表学术期刊论文和报刊理论文章近100篇,出版专著和教材6部。荣获广东省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两次入选教育部扶贫十大典型案例。
王博文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乡村旅游。
检索正文关键字
章节目录
-
一 乡村旅游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发展背景
- 1.治理现代化是新时期的重要使命
- 2.乡村旅游社区治理现代化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
- 3.乡村旅游社区治理现代化是重塑农民主体性的关键支撑
-
二 乡村旅游社区治理的模式总结
- 1.以政府调控为主的规划治理模式
- 2.以产业驱动为主的嵌入治理模式
- 3.以城乡融合为主的共生治理模式
-
三 乡村旅游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实践困境
- (一)利益关系复杂,乡村治理失序
- 1.政府主导下社区建设存在行政化倾向
- 2.多元主体间复杂利益关系难以协调
- (二)公共精神缺失,组织建设受阻
- 1.居民利益分化加剧社区冲突
- 2.公共精神缺失阻碍集体行动
- (三)评估体系固化,发展韧性不足
- 1.评估体系缺乏综合维度考量
- 2.可持续发展目标遭到忽视
- (四)保障机制错位,资源利用欠佳
- 1.外部资源输入利用低效化
- 2.内部资源开发利用“内卷化”
- (一)利益关系复杂,乡村治理失序
-
四 乡村旅游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对策建议
- (一)乡村振兴新时代,把握三大主方向
- 1.促进城乡融合,释放乡村发展活力
- 2.推动富民强村,保障村民主体利益
- 3.聚焦文化复兴,丰富村民精神世界
- (二)乡村治理新特征,聚焦四大硬难题
- 1.明确角色分工,助推治理主体协同网络化
- 2.治理组织本地化,提升社区治理自我发展能力
- 3.评估科学化,完善治理效能评估体系
- 4.保障制度化,优化乡村治理调适手段
- (一)乡村振兴新时代,把握三大主方向
相关文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