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无后为大”:现代青年丁克家庭的成因、压力与对策

摘要

当今社会,青年人群体中不婚不育的现象逐渐增多,生育率不断下滑,家庭的模式和实践类型也因此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丁克家庭作为西方不生育文化的一种产物,主要是指夫妻自愿选择不生育的家庭模式,不生育是他们区别于一般家庭的最大特征。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基于不同因素选择了这种无子化的生活方式,但社会大众和媒体对于丁克家庭的认知一直不够清晰。本文从11个丁克家庭的深度访谈出发,探寻当代青年丁克家庭的组建与形成原因,了解他们在代际关系、性生活和养老问题上的实践与态度,并尝试从中提取出青年丁克夫妻在婚姻、生育和家庭方面的观念认知。

作者

齐鑫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博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乌尔里希·贝克,2004,《风险社会》,何博闻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 乌尔里希·贝克、伊丽莎白·贝克-格恩斯海姆,2011,《个体化》,李荣山、范譞、张惠强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西蒙娜·德·波伏瓦,2009,《第二性》,郑克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 蔡迎旗、刘庆,2021,《城市0~6岁婴幼儿父母养育压力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一孩家庭与两孩家庭的对比》,《南方人口》第4期。
  • 陈滔、胡安宁,2020,《个体主义还是家庭主义?——不同生育动机对生育行为的影响效应分析》,《江苏社会科学》第2期。
  • 费孝通,2019,《生育制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付茜茜,2022,《从“内卷”到“躺平”:现代性焦虑与青年亚文化审思》,《青年探索》(网络首发)。
  • 高玉春,2021,《社会化视角下的丁克现象》,《中国青年研究》第5期。
  • 威廉·J.古德,1986,《家庭》,魏章玲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郭栋,1994,《丁克家庭与青年生活方式的变迁》,《青年探索》第5期。
  • 吉登斯,2001,《亲密关系的变革》,陈永国、汪民安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林虹,2011,《“丁克家庭回归生育”现象分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
  • 刘倩,2002,《叛逆与追求:丁克家庭》,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
  • 刘庆、蔡迎旗,2022,《城市青年父母的养育压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青年探索》第1期。
  • 彭希哲、王雪辉,2021,《家庭结构、个人禀赋与养老方式选择——基于队列视角的分析》,《人口学刊》第1期。
  • 邱文清,1998,《“丁克家庭”悄悄叩开中国大门》,《社会》第1期。
  • 阿尔文·托夫勒,1996,《第三次浪潮》,朱志焱、潘琪、张焱译,北京:新华出版社。
  • 王夏晖、何军、牟雪洁、朱振肖、柴慧霞、刘桂环、饶胜、张箫,2021,《中国生态保护修复20年:回顾与展望》,《中国环境管理》第5期。
  • 王向贤,2015,《欧美三国的成功经验:男性结扎如何成为普遍的自愿选择》,《妇女研究论丛》第3期。
  • 徐俊,2008,《中国人生育观念研究:回顾与展望》,《人口与发展》第6期。
  • 许传新、陈国华,2004,《选择“丁克”家庭的多学科透视》,《西北人口》第6期。
  • 许珂,2007,《丁克家庭的成因及社会功能分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
  • 闫玉、马学礼,2014,《生育率下降与婚姻伦理观念的变革》,《社会科学战线》第2期。
  • 阎云翔、杨雯琦,2017,《社会自我主义:中国式亲密关系——中国北方农村的代际亲密关系与下行式家庭主义》,《探索与争鸣》第7期。
  • 张冬毛,2006,《论“丁克”现象的社会成因和心理根源》,《求索》第7期。
  • 张栋、郑路、褚松泽,2021,《养儿防老还是养女防老?——子女规模、性别结构对家庭代际赡养影响的实证分析》,《人口与发展》第3期。
  • 张亮,2012,《“丁克”家庭:青年人的时尚?——一项国际比较研究》,《青年研究》第5期。
  • 张焘,2017,《从“丁克”家庭看当代女性生育观念的转变》,《劳动保障世界》第20期。
  • 朱慧劼、王梦怡,2018,《阶层焦虑症候群:当代青年的精神危机与出路》,《中国青年研究》第11期。
  • Agrillo,C.,& Nelini,C. 2008,“Childfree by Choice:A Review.” Journal of Cultural Geography 25(3).
  • Carmichael,G.A.,& Whittaker,A. 2007,“Choice and Circumstance:Qualitative Insights into Contemporary Childlessness in Australia.” European Journal of Population/Revue Europeenne de Demographie 23(2).
  • Dykstra,P.A.,& Hagestad,G.O. 2007,“Roads Less Taken:Developing A Nuanced View of Older Adults Without Children”. Journal of Family Issues 28(10).
  • Gillespie,R. 2000,“When No Means No:Disbelief,Disregard and Deviance as Discourses of Voluntary Childlessness.” Women’s Studies International Forum 23(2).
  • Gillespie,R. 2003,“Childfree and Feminine:Understanding the Gender Identity of Voluntarily Childless Women.” Gender & Society 17(1).
  • Harrington,R. 2019,“Childfree by Choice.” Studies in Gender and Sexuality 20(1).
  • Hays S. 1996,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 Motherhood. 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
  • Kelly,M. 2009,“Women’s Voluntary Childlessness:A Radical Rejection of Motherhood?” Women’s Studies Quarterly 37(3/4).
  • Leibenstein,H. 1975,“The Economic Theory of Fertility Decline.”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89(1).
  • Mollen,D. 2006,“Voluntarily Childfree Women:Experiences and Counseling Considerations.”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Counseling 28(3).
  • Park,Kristin. 2005,“Choosing Childlessness:Weber’s Typology of Action and Motives of the Voluntarily Childless.” Sociological Inquiry 75(3).
  • Pelton,S.L.,& Hertlein,K.M. 2011,“A Proposed Life Cycle for Voluntary Childfree Couples.” Journal of Feminist Family Therapy 23(1).
  • Richardson,D. 1993,Women,Motherhood and Childrearing. Macmillan.

“无后为大”:现代青年丁克家庭的成因、压力与对策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0.67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文献综述
    1. (一)丁克家庭的出现与发展
    2. (二)自愿不生育的理论解释
    3. (三)自愿不生育面临的困境与压力
  • 三 研究方法与访谈资料
    1. (一)研究方法与对象
    2. (二)访谈对象基本资料
  • 四 多元化的不育因素:青年丁克夫妻的共同选择
    1. (一)追逐自由与体验,摆脱束缚
    2. (二)“精英式育儿”理念的劝退
    3. (三)“这个世界真的会好吗?”
    4. (四)“丁克不需要理由,生孩子才需要理由”
  • 五 现代丁克家庭面临的压力与对策
    1. (一)代际对抗与博弈
    2. (二)意外怀孕的风险与应对
    3. (三)“养儿未必防老,靠人不如靠己”
  • 六 结论

论文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