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2021年北京市居民心理健康科普需求调查报告
摘要
心理健康科普是我国“健康中国行动”之心理健康促进行动的重要组成。2021年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发展评估中心团队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北京市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开展了心理健康科普需求调查,共回收问卷9963份,有效问卷9588份,有效回收率为96.2%。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在心理健康科普的内容、形式、获取途径和心理帮助方式四个方面均报告了较高需求。其中,居民对“自我调节”、“教育孩子”的知识需求最高,对“问答式”和“趣味式”的科普形式最喜欢,最希望通过“短视频APP”、“常规视频APP”和“电视”的途径来获取心理健康知识和信息,最希望得到“一对一的面谈”式的心理帮助。具体分析发现,心理健康科普需求存在显著的年龄、学历与城乡差异,青年人、高学历人群、城镇居民表现出更多的心理健康科普需求,更愿意接受多种科普形式和心理帮助方式,更期待通过新媒体的形式来获得心理健康知识。此外,有更多心理健康科普需求的居民表现出更高的心理健康知识水平。本报告提出四个方面的建议:用适应居民需求的内容来提供相适宜的心理健康科普服务,创作多种形式的居民喜闻乐见的心理健康科普作品,在知识传播途径上注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的优势互补,提供多层次服务方式更好地满足不同居民的服务需求。
作者
黄庆之 ,法律专业学士,北京市精神卫生保健所副所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社会工作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北京市社区卫生协会理事,北京市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北京市阳光长城计划心理健康科普专家。
陈云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硕士,北京市精神卫生保健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政研室主任、副研究员、公卫医师,研究方向为精神卫生政策。
明志君 ,硕士,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素养。
刘少然 ,硕士,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评估发展中心研究助理,研究方向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王雅芯 ,硕士,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评估发展中心项目主管,研究方向为应用心理学。
陈祉妍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评估发展中心负责人、国民心理健康数据库负责人。担任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标准与服务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性学会性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国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青少年心理健康追踪研究、心理健康应用测评及干预等。在中英文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主要代表作有《国民心理健康素养手册:日常生活心理健康50问》、《中国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状况报告》和《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报告》等。
马瑀涵 ,公共卫生硕士,北京市精神卫生保健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公卫医师,研究方向为精神卫生政策。
奚蕊 ,公共事业管理学士,北京市精神卫生保健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为精神卫生政策。
许莹 ,预防医学学士,北京市精神卫生保健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公卫医师,研究方向为精神卫生政策。
检索正文关键字
章节目录
- 一 引言
-
二 调查对象与方法
- (一)调查过程与调查对象
- (二)调查问卷
- 1.居民心理健康科普需求问卷
- 2.居民心理健康知识
- 3.背景信息问卷
- (三)数据处理
-
三 调查结果
- (一)心理健康科普的知识需求
- 1.性别差异
- 2.年龄差异
- 3.学历差异
- 4.城乡差异
- (二)心理健康科普的形式需求
- 1.年龄差异
- 2.学历差异
- 3.城乡差异
- (三)心理健康知识的获取途径需求
- 1.性别差异
- 2.年龄差异
- 3.学历差异
- 4.城乡差异
- (四)心理帮助方式的需求
- 1.年龄差异
- 2.学历差异
- 3.城乡差异
- (五)居民心理健康科普需求与心理健康知识水平的关系
- (一)心理健康科普的知识需求
-
四 建议
- (一)用适应居民需求的内容来提供相适宜的心理健康科普服务
- (二)创作多种形式的居民喜闻乐见的心理健康科普作品
- (三)在知识传播途径上注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的优势互补
- (四)提供多层次服务方式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居民的服务需求
相关文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