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妇女教育状况报告

摘要

针对女童和妇女的教育,既是实现性别平等和增强妇女权能的途径,也被认为是实现可持续和包容性发展最有效的投资之一。2011~2020年十年间,中国妇女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从监测数据和教育发展来看,中国已从确保妇女教育机会平等发展到强调教育公平的实现。从经验上看,中国进行了制度保障下让教育公正惠及更多妇女的系列探索,包括从教育公平视角适时调整教育领域的新关注;与国际社会双向交流妇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成就与创新;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教育公平性等。本文建议妇女教育在进一步深入理解教育公平内涵的基础上,发挥教育在思想政治与价值上的引领作用,创造更好促进男女平等教育发展的环境,关注处于妇女教育发展光谱两端中的妇女群体,巩固广大中间层妇女群体的教育成就,营造全社会参与推动妇女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作者

魏开琼 ,中华女子学院妇女发展学院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妇女理论、妇女发展、性别研究。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崔吉芳:《从联合国2030年教育可持续发展目标与监测看中国教育》,https://www.csdp.edu.cn/article/6652.html,最后检索时间:2022年5月6日。
  • 国家统计局:《〈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终期统计监测报告》,http://www.gov.cn/shuju/2021-12/21/content_5663667.htm,最后检索时间:2022年7月1日。
  • 国家统计局社会科技和文化统计司编《中国妇女儿童状况统计资料》,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2021。
  • 柯倩婷主编《中国妇女发展20年:性别公正视角下的政策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 刘天红编译《二十五年,全球中小学教育性别平等进程》,《中国妇女报》2020年4月21日。
  • 李培林、陈光金、王春光主编《社会蓝皮书·202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
  • 李学书、范国睿:《未来全球教育公平:愿景、挑战和反思:基于〈教育2030行动框架〉的分析》,《比较教育研究》2016年第2期。
  • 石雪怡、樊秀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促进女童教育理念演变、推进策略与实施路径》,《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第6期。
  • 王璐、尤陆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与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治理的角色、行动与挑战》,《比较教育研究》2020年第8期。
  • 消歧委员会:《〈关于女童和妇女受教育权的第36号〉一般性建议》,2017年11月。
  • 魏开琼:《走向优质公平的教育: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女性教育发展历程探析》,载刘利群、张立主编《中国妇女百年发展报告(1921—202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平等 发展 共享:新中国70年妇女事业的发展与进步》,人民出版社,2019。

妇女教育状况报告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0.01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 新时期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妇女教育
    1. (一)党和政府为妇女教育提供经费保障
    2. (二)党和政府为妇女平等接受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3. (三)广泛吸纳国际社会妇女教育发展理念
  • 二 妇女教育成就显著:从监测指标与目标完成来看
    1. (一)国民教育体系中妇女教育机会平等权得到保障
      1. 1.义务教育阶段
      2. 2.高中教育阶段
      3. 3.高等教育阶段
    2. (二)教育公平内涵得到拓展
      1. 1.性别平等原则和理念逐步纳入教育教学过程
      2. 2.女性学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得到发展
    3. (三)以教育拓展女性参与公共生活的空间
      1. 1.学前教育发展平稳,女童享有同等入园机会
      2. 2.女性接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人数比例增加
      3. 3.教育发展的性别不平衡与城乡不平衡
  • 三 妇女教育发展上的经验:让制度保障下的教育公正惠及更多妇女
    1. (一)从制度与机制上保障妇女平等受教育权
    2. (二)深化教育公平理解,适时调整教育领域的性别平等新关注
      1. 1.采取措施实现教育领域内的公平性
      2. 2.重视从儿童开始培养公民的性别平等意识
    3. (三)与国际社会双向交流妇女平等受教育的成就与创新
    4. (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缩小妇女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
  • 四 展望: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深入推进教育公平
    1. (一)发挥教育在不同妇女群体中的思想政治引领
    2. (二)构建实现妇女教育公平发展的环境
    3. (三)为高层女性人才发展提供特别支持
    4. (四)识别教育领域中的特殊群体,促进妇女教育实现优质包容发展
  • 五 结论:实现包容、公平的优质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章节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