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性别平等视角下的妇女与家庭建设

摘要

中国在经历人口与社会转型过程中,家庭结构与功能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了增强家庭应对风险的韧性,增强家庭与家庭成员的发展能力,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家庭建设问题。尤其是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家庭建设进行了系列论述。研究发现,新时代以来围绕家庭文明风尚培育、两性共同履行家庭责任、发挥家庭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等领域,凸显了妇女在家庭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国家通过完善家庭政策体系、提高家庭服务质量等措施,使家庭建设朝两性平等发展的目标迈进。本文建议,要进一步重视家庭在重构社会伦理中的重要性,完善两性平等发展的家庭政策与服务体系,进一步深化家庭研究,为家庭建设实践提供良好的支撑。

作者

魏开琼 ,中华女子学院妇女发展学院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妇女理论、妇女发展、性别研究。
任媛 ,中华女子学院育慧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口经济学。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第四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第四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情况》,《中国妇女报》2021年12月27日。
  • 范语晨:《持续提升基层妇女参政比例与性别平等意识——村“两委”换届妇女比例上升专家谈》,《中国妇女报》2022年5月22日。
  • 国家卫生计生委家庭司编《中国家庭发展报告》,中国人口出版社,2015。
  • 国家统计局社会科技和文化产业统计司编《中国社会中的女人与男人——事实和数据(2019)》,内部资料。
  • 郭声琨:《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人民日报》2019年11月28日。
  • 金一虹:《中国新农村性别结构变迁研究:流动的父权》,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 雷晓康等编著《社会治理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
  • 刘亚秋:《“家”何以成为基层社区治理的社会性基础》,《江苏社会科学》2022年第1期。
  • 全国妇联办公厅编《妇女儿童工作文选(2015)》,中国妇女出版社,2017。
  • 施芸卿:《把“家”带回基层治理的空间实践中》,《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8月26日。
  • 施芸卿:《当妈为何越来越难——社会变迁视角下的“母亲”》,《文化纵横》2018年第5期。
  • 唐灿、张建主编《家庭问题与政府责任:促进家庭发展的国内外比较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 于永军:《树立正确的家庭价值观》,《解放军报》2017年2月9日。
  • 杨玉静:《建党百年中国妇女婚姻家庭地位变迁研究》,载刘利群、张立主编《中国妇女百年发展报告(1921-202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
  • 王岐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撑起半边天》,《人民日报》2013年10月29日。
  • 习近平:《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发挥我国妇女伟大作用》,《妇女研究论丛》2014年第1期。
  • 辛治洋、戴红宇:《家庭教育功能的历史演进与时代定位》,《教育研究与实验》2021年第6期。
  • 张婷、马春华:《男性优势的家庭特点仍未有根本改变》,《新京报书评周刊》2022年5月24日。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 许琪:《挣钱还是做家务:丈夫的经济贡献和家务贡献对妻子婚姻满意度的影响》,《社会学评论杂志》2022年第3期。
  • 〔美〕Barbara Thomlison:《家庭评估实践:概念与方法的学习手册》,刘琼瑛译,新加坡商圣智学习亚洲私人有限公司台湾分公司,2018。

性别平等视角下的妇女与家庭建设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8.78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 两性平等参与家庭建设的现状
    1. (一)女性与家庭文明风尚培育
      1. 1.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新时代家庭价值观
      2. 2.在建设幸福安康家庭中发挥重要作用
    2. (二)夫妻共同履行家庭责任
      1. 1.夫妻双方共同参与家庭决策
      2. 2.女性依然主要承担着家庭教育职责
      3. 3.承担家庭劳动的两性时间差距有所缩小
    3. (三)女性带动家庭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 二 建构家庭友好型政策体系
    1. (一)制定适应生育政策的配套政策
    2. (二)建构家庭照料政策体系
    3. (三)制定家业平衡政策
    4. (四)推进《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落地实施
      1. 1.拓宽家庭教育指导的工作思路
      2. 2.构建家庭教育的实施细则
      3. 3.提供精准的家庭教育指导
  • 三 提高家庭公共服务水平
    1. (一)提升托育服务水平
    2. (二)婚姻家庭辅导服务有待加强
    3. (三)家政服务水平有所提高
  • 四 让家庭建设朝两性平等目标迈进
    1. (一)重视家庭对重构社会伦理的重要性
      1. 1.重视家庭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统一
      2. 2.发挥妇女在家庭中的独特作用,营造良好的家风
      3. 3.倡导两性平等尊重的婚姻家庭关系
    2. (二)营造更为友善的家庭建设环境
      1. 1.完善与人口生育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尤其是婴幼儿照顾有关的议题
      2. 2.完善针对不同家庭成员发展与福利的支持政策
      3. 3.为有育儿责任的父母提供稳定可靠的支持
      4. 4.加大家庭政策的研究深度与评估的力度
    3. (三)合理分配家庭责任,提升家庭综合服务质量
      1. 1.赋权家庭与家庭成员,提升家庭的韧性
      2. 2.服务过程中整合政府、社会与市场资源,提升家庭服务质量
      3. 3.针对需求精准分类,为家庭和谐发展提供支持
    4. (四)加强家庭研究,为家庭建设实践提供支撑
      1. 1.正确用好传统文化
      2. 2.重视两性和谐平等发展
      3. 3.挖掘社会性别视角分析优势
  • 结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