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广州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模式、问题和对策研究

摘要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广州农业是典型的现代都市型农业,为顺应乡村振兴的发展要求,多年来一直强调把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与核心,不断挖掘乡村特色产业和产品,形成区域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目前,广州乡村特色产业体系不断发展完善、产业链不断拓展延伸,带动当地村民就业创业,促进村民增收。在此基础上,广州重视乡村特色产业的价值,坚持价值导向,结合乡村特色产业,将自身打造成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的新型城市。通过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发挥地区优势、完善产业发展体系、创新产业发展路径、全面落实政府支持政策、加大品牌建设和产权保护力度等途径,促进广州乡村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

作者

陈风波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博士,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产业经济、农村发展和农户经济学,长期关注中国南方稻农行为的研究。
曾牵芸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
唐旺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赵文君:《基于融合发展业态的乡村产业潜力分析——以哈尔滨市为例》,《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年第3期。
  • 马彩虹、赵先贵、郝高建:《宁南山区生态建设与特色产业开发研究——以宁夏西吉县为例》,《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年第4期。
  • 杨志良、姜安印:《小农户与乡村特色产业的包容性衔接及其路径研究》,《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21年第2期。
  • 陶武先:《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特色产业——四川丘陵地区经济发展情况调查》,《经济体制改革》2004年第1期。
  • 曾艳:《广州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和可持续发展研究》,《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年第3期。
  • 陈芳、冯革群:《德国市民农园的历史发展及现代启示》,《国际城市规划》2008年第2期。
  • 黄庆华等:《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模式选择对重庆的启示——来自美日法三国的经验比较》,《农业经济问题》2013年第4期。
  • 范子文:《观光、休闲农业的主要形式》,《世界农业》1998年第1期。
  • 赵飞、倪根金、章家恩:《广东增城市农业遗产的调查研究》,《古今农业》2012年第3期。
  • 詹玲、蒋和平、冯献:《国外休闲农业的发展概况和经验启示》,《种业导刊》2010年第1期。
  • 郑风田:《荷兰花卉产业群核心竞争优势的形成与启示》,《林业经济》2003年第6期。
  • 邹统钎:《基于生态链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北京蟹岛度假村的旅游循环经济研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 陈光春:《论研学旅行》,《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年第3期。
  • 江洪涛:《日本的市民农园建设》,《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年第5期。
  • 梁志超:《国外绿色食品发展的历程、现状及趋势》,《世界农业》2002年第1期。
  • 贾磊等:《日本农村振兴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农业现代化研究》2018年第3期。
  • 周玉新:《日本市民农园的经营模式研究》,《世界农业》2007年第11期。

广州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模式、问题和对策研究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6.32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 广州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特点
  • 二 广州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1. (一)本地特色农产品导向模式
    2. (二)乡村研学教育模式
    3. (三)资源禀赋依托模式
    4. (四)传统文化依托模式
    5. (五)高科技农业导向型模式
  • 三 广州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 (一)产业服务体系地区差异较大
    2. (二)特色产业发展用地问题凸显
    3. (三)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机制不完善
    4. (四)特色产业同质化现象严重
    5. (五)特色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不足
    6. (六)特色产业品牌竞争力较弱
  • 四 广州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 (一)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2. (二)妥善解决土地问题
    3. (三)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4. (四)构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体系
    5. (五)创新产业发展路径
    6. (六)加大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建设和产权保护力度

章节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