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柳父章“宝匣效应”视域下的翻译语“自然”和原语“nature”
摘要
日本近代形形色色的翻译语以特定的形式反映了日本接纳西方思潮的脉搏和历史发展的轨迹。本文以“自然”为例,探讨了原语“nature”和传统日语“自然”的内涵。研究发现,原语“nature”与传统日语“自然”的含义虽有部分内容重合,例如“非人为”的解释,但仍有不同之处。“nature”与“自然”原本各自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但在使用翻译语“自然”的过程中,忽视了二者属于不同语系以及它们的不同点。二者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形式,“自然”可以作为副词使用,而“nature”是名词,其形容词是“natural”,副词是“naturally”,含义与日语“自然”互不相容,特别是“物体界与其诸现象”的解释,这些都影响着对“nature”含义的正确理解。由此,在柳父章所指摘的“宝匣效应”的影响下,翻译语“自然”体现出三层含义。
作者
徐青 ,浙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文化关系学。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检索正文关键字
章节目录
- 一 日本翻译理论家柳父章
- 二 日本翻译文化的兴起
- 三 近代日本的翻译语
- 四 “nature”与“自然”
- 结语
相关文献
日本海军的内部矛盾及其“华南政策”的演进(1936~1945年)
柳父章“宝匣效应”视域下的翻译语“自然”和原语“nature”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