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推动高质量长三角一体化的江苏担当与作为
摘要
江苏在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进程中,紧扣“高质量”和“一体化”两个关键词,扬江苏所长、展江苏所能,主动扛起国家使命,不断以新进展、新成就诠释江苏担当与作为。江苏积极推进长三角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协力打造强劲活跃增长极,以省域一体化助力区域一体化,持续打造绿色低碳发展引擎,塑造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新优势。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上,江苏将在科技自立自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双向开放枢纽、新型主体培育、优质空间建设、体制机制突破等重点领域持续发力,以更新举措、更大力度,在高质量长三角一体化中展现更大江苏担当与作为。
作者
夏锦文 ,法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十三届、十四届江苏省委委员、省十二届人大代表。1997年被评为江苏省“333工程”跨世纪学术带头人第三层次培养人选;1999年获第二届“中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提名奖;2000年被评为首届“江苏省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2006年被人事部等7部委评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7年被评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2008年获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10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23年被授予第四届“江苏社科名家”称号。先后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儒学与法律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中国法学会法律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江苏省法学会副会长、江苏省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会长、江苏省人大常委会立法专家咨询组组长等。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学理论、法律文化的传统与现代化、现代司法理论、区域法治发展、法治理念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省部级课题2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纸发表理论文章近50篇;公开出版《传承与创新:中国传统法律的现代价值》《法哲学关键词》《法治思维》等著作30余部。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励。
吕永刚 ,博士,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
检索正文关键字
章节目录
-
一 江苏协同推动高质量长三角一体化的创新举措
- (一)提高政治站位,落实中央部署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 (二)完善顶层设计,构建推动高质量长三角一体化实施体系
- (三)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推进高质量长三角一体化制度环境
- (四)完善政策支持,优化推进高质量长三角一体化制度环境
- (五)重视项目建设,以高水平项目带动高质量一体化行稳致远
-
二 江苏协同推动高质量长三角一体化的实践进展
- (一)深化区域协同创新,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 1.深度融入长三角战略科技力量布局
- 2.协同建设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
- 3.共筑长三角科技产业创新主体之基
- (二)勇挑经济大梁,协力打造强劲活跃增长极
- 1.为稳住全国宏观经济大盘贡献更多长三角力量
- 2.协力共建长三角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 3.协力打造来自长三角地区的“大国重器”
- 4.融入“数字长三角”打造“数实融合第一省”
- (三)推动全域一体联动,以省域一体化助力区域一体化
- 1.依托都市圈提升区域一体化高度
- 2.持续推进南北共建共融
- 3.高水平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 (四)持续推进绿色共保,持续打造绿色低碳发展引擎
- 1.加强生态空间系统共同保护
- 2.加强区域环境协同治理
- 3.合力种好一体化示范区改革“试验田”
- (五)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塑造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新优势
- 1.自贸区建设引领制度型开放
- 2.加强国际合作园区建设
- 3.持续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 (一)深化区域协同创新,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
三 江苏协同推动高质量长三角一体化的问题挑战
- (一)城市群和区域中心城市综合能级与竞争力不强,与世界级城市群存在较大差距
- (二)地区重点产业集群特色不明晰、区域协同性不高,尚未形成分工有序的区域产业格局
- (三)区域一体化标准不统一、政策不兼容等问题突出,影响一体化政策成效的发挥
- (四)区域一体化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仍然难以突破,成为制约高质量一体化的硬约束
-
四 江苏协同推进高质量长三角一体化的未来展望
- (一)聚焦科技自立自强,持续提升江苏参与长三角协同创新能力水平
- (二)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增强长三角产业竞争力作出江苏更大贡献
- (三)聚焦双向开放枢纽,推动江苏更高水平融入长三角全面开放进程
- (四)聚焦新型主体培育,增强江苏参与高质量长三角一体化的内生动力
- (五)聚焦优质空间建设,打造高质量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功能区
- (六)聚焦体制机制突破,推动区域统一市场成为涵养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相关文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