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形质互构:社会工作机构的合法化路径研究

摘要

本文以S市X机构的发展历程为个案来探索除解耦之外的合法化路径,将合法化的制度视角和战略视角整合为“结构-建构”视角,以从适应环境到创造环境、从宏观到微观、从外部到内部、从被动到主动的视角来看待和解决合法化问题。本文通过细化合法性评估主体和评估标准将社会工作机构的合法性框架分为政治合法性、行政合法性、法律合法性、社会合法性与专业合法性,探索“细化合法性评估主体和标准—进行合法性要求的匹配性满足—获得相对应的合法性—实现合法化”之路。本文通过对X机构合法化路径的分析,发现其“形质互构”的基本特征,进而发现“形质互构”的多重意涵。本研究通过X机构的合法化之路提炼社会工作机构合法化的一般模式,提出专业合法性是社会工作机构合法化的基础,政治合法性是社会工作机构合法化的核心的见解,认为社会工作机构通过功能发挥解决社会问题、担负起一定的责任,可以使社会工作机构的合法化从形式性安排走向制度性设置。

作者

王洁静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张昱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工作教育、司法社会工作。
秦小峰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区治理、农村社会工作等。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艾尔·巴比(2018):《社会研究方法》(第十一版),邱泽奇译,华夏出版社。
  • 安秋玲(2010):“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5卷第2期,第39~47页。
  • 陈怀超、陈安、范建红(2014):“组织合法性研究脉络梳理与未来展望”,《中央财经大学学报》第4期,第87~96页。
  • 陈颖婷(2020):“2020年长三角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社会工作研讨会昨召开”,《上海法治报》第A04版,9月9日。
  • 邓燕华(2019):“社会建设视角下社会组织的情境合法性”,《中国社会科学》第6期,第147~166、207~208页。
  • 费梅苹(2004):“社区矫正中个案社会工作方法运用的经验实证研究”,《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第35~40页。
  • 冯元、彭华民(2016):“中国社会工作政策发展的背景、动力与价值”,《中州学刊》第1期,第62~68页。
  • 高丙中(2000):“社会团体的合法性问题”,《中国社会科学》第2期,第100~109、207页。
  • 姜爱东(2020):“认真学习宣传贯彻《社区矫正法》 全力推动社区矫正工作高质量发展”,《中国司法》第2期,第70-74页。
  • 李雪萍、徐娜(2014):“合法性建构:公益类草根NGO的双重困境及脱困的核心”,《学习与实践》第5期,第111~117页。
  • 刘耀东(2017):“行政合法性抑或社会合法性:农村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发展模式选择”,《中国行政管理》第4期,第83~87页。
  • 罗伯特·K.殷(2004):《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周海涛主译,重庆大学出版社。
  • 罗兴奇、宋言奇(2015):“社会工作职业制度体系的本土构建——基于社会治理的视角”,《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第36卷第5期,第185~190页。
  • 马克斯·韦伯(1997):《经济与社会》(下卷),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
  • 任敏(2017):“技术应用何以成功?——一个组织合法性框架的解释”,《社会学研究》第32卷第3期,第169~192、245页。
  • 塔尔科特·帕森斯(1988):《现代社会的结构与过程》,梁向阳译,光明日报出版社。
  • 童敏、周燚(2019):“从需求导向到问题导向:社会工作‘中国道路’的专业合法性考察”,《社会工作》第4期,第4~12、109页。
  • 王丹丹、张英华(2012):“组织合法性的概念界定及研究脉络分析”,《求索》第10期,第8~10页。
  • 王宁(2002):“代表性还是典型性?个案的属性与个案研究方法的逻辑基础”,《社会学研究》第5期,第123~125页。
  • 王庆利(2004):“‘合法化’的概念解析”,《教学与研究》第12期,第81~85页。
  • 王思斌(2013):“走向承认:中国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方向”,《河北学刊》第33卷第6期,第108~113页。
  • 王思斌(2014):“社会治理结构的进化与社会工作的服务型治理”,《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51卷第6期,第30~37页。
  • 吴磊(2019):“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绩效评估研究——基于合法性理论的分析框架”,《社会科学辑刊》第6期,第50~55页。
  • 武静、周俊(2018):“合法性视角下社会组织‘进社区’的耦合策略分析——以S市L机构为例”,《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0卷第3期,第284~290页。
  • 杨宝、肖鹿俊(2021):“技术治理与制度匹配:社会工作本土化路径‘双向趋同’现象研究”,《学习与实践》第10期,第108~118页。
  • 杨跃(2017):“独立建制教师教育专业学院的发展困境及其破解——基于组织合法性视角的分析”,《教师教育研究》第29卷第6期,第1~7页。
  • 尤尔根·哈贝马斯(1989):《交往与社会进化》,张博树译,重庆出版社。
  • 约翰·W.克雷斯威尔(2007):《研究设计与写作指导:定性、定量与混合研究的路径》,崔延强主译,重庆大学出版社。
  • 岳天明(2006):“澄清‘合法性’概念上的几个认识误区”,《学习与实践》第6期,第55~60页。
  • 张超、张佳缘(2021):“员工期望、组织交代与合法性:社会服务组织内部合法性建构——基于杭州NC社会创新联合机构的动态考察”,《社会工作与管理》第21卷第2期,第68~75、84页。
  • 张超、朱俊瑞(2018):“社会组织合法性的双重面相及其生成逻辑——基于杭州6家‘引领型’社会服务组织的分析”,《浙江学刊》第1期,第102~109页。
  • 张昱(2004):“论社区矫正中刑罚执行和社会工作的统一性”,《社会工作》第5期,第11~14页。
  • 周玲(2009):“中国草根非政府组织的合法性危机与治理困境及应对策略探析”,《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5卷第2期,第97~103页。
  • 朱健刚、陈安娜(2013):“嵌入中的专业社会工作与街区权力关系——对一个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个案分析”,《社会学研究》第28卷第1期,第43~64、242页。
  • Burawoy,M.A.(1998). “The Extended Case Method.” Social Theory 16(1):5.
  • Burawoy,M.A.,Burton,A.A.,Ferguson,K.J.,Fox,J.,Gamson,N.,Gartrell,L.,Hurst,C.,Kurzman,L.,Salzinger,J. & Schiffman,S.Ui.(eds.)(1991). Ethnography Unbound:Power and Resistance in the Modern Metropolis. 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 Kostova,T. & Zaheer,S.(1999). “Organizational Legitimacy under Conditions of Complexity:The Case of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4(1):64-81.
  • Meyer J.W. & Rowan B.(1977). “Institutionalized Organizations:Formal Structure as Myth and Ceremony.”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83(2):340-363.
  • Oliver C.(1991). “Strategic Responses to Institutional Process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6(1):145-179.
  • Singh,J.V. & Tucker,D.J. & House,R.J.(1986). “Organizational Legitimacy and the Liability of Newnes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31(2):171-193.
  • Suchman,M.C.(1995). “Managing Legitimacy:Strategic and Institutional Approach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3):571-610.
  • Suddaby R. & Greenwood R.(2005). “Rhetorical Strategies of Legitimacy.”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50(1):35-67.
  • Whittaker,J.K.(1974). Social Treatment:An Approach to Interpersonal Helping. New York:Aldine Publishing Company.
  • Zimmerman,M.A. & Zeitz,G.J.(2002). “Beyond Survival:Achieving New Venture Growth by Building Legitimacy.”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7(3):414-431.

形质互构:社会工作机构的合法化路径研究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9.97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 研究问题的提出
  • 二 概念界定及相关研究
    1. (一)合法性、合法化的概念演变
    2. (二)合法性、合法化的相关研究
      1. 1.合法性的分类
      2. 2.组织合法化的两个研究视角
      3. 3.组织合法性维度与合法化战略匹配
  • 三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1. (一)研究框架
    2. (二)研究方法
  • 四 形质互构:X机构从适应环境到创造环境的合法化路径
    1. (一)适应环境策略下的组织合法化运作路径
      1. 1.X机构孕育期的合法化路径
      2. 2.X机构成长期的合法化路径
    2. (二)创造环境策略下的组织合法性运作路径
      1. 1.X机构瓶颈期的合法化路径
      2. 2.转型期X机构的合法化路径
    3. (三)形质互构:X机构的合法化路径分析
  • 五 “形质互构”的拓展理解
    1. (一)社会工作机构合法化的一般模式:形式化的承认与实质性的承认之间的互构
    2. (二)组织形式与组织内容、功能之间的互构
    3. (三)政策与政策实现之间的互构
  • 六 结论与讨论
    1. (一)结论
    2. (二)讨论

章节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