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构建县域中医药服务体系,筑牢县域医共体防病治病网络
摘要
在县域医共体建设中,中医治未病的传统优势符合医共体的价值取向,其诊疗优势满足现代化和人口老龄化的时代要求,中西医结合有利于发挥防病治病的协同作用,中医药简便廉验的特征有利于降低医疗成本,因此中医药在构建县域医共体防病治病网络中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发展面临服务能力亟待加强,中医药人才管理和培养存在薄弱环节,县域中医药服务相关的体制机制不健全,基层中医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短板,基层中医药信息化建设较为落后,中医药相关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等方面的问题。为此,应当从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建立中医药人才的引进、管理、培养和流动机制,完善县域中医医共体体制机制,加强县域中医药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县域中医医疗信息化建设,推动中医药相关产业发展等六个方面推动县域中医药服务体系发展。
作者
程远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学、货币经济学、一般均衡分析。
检索正文关键字
章节目录
-
一 中医药在构建县域医共体防病治病网络中的重要意义
- (一)中医治未病的传统优势符合医共体的价值取向
- (二)中医的诊疗优势符合现代化和人口老龄化的时代要求
- (三)中西医结合有利于发挥防病治病的协同作用
- (四)中医药简便廉验的特征有利于降低医疗成本
-
二 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发展面临的问题
- (一)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亟待加强
- (二)中医药人才管理和培养存在薄弱环节,基层中医药人才严重缺乏
- (三)县域中医药服务相关的体制机制不健全,市场规范和质量评价标准有待完善
- (四)基层中医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短板
- (五)基层中医药信息化建设较为落后
- (六)基层中医药相关产业发展基础薄弱
-
三 推动县域医共体中医药服务体系发展
- (一)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 1.完善县域中医医共体服务体系建设
- 2.建立中西医协同长效机制
- 3.提高中医药健康管理和康复服务能力
- 4.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 5.试行跨专业的整体化医疗服务模式
- 6.推进基层签约服务
- (二)建立中医药人才的引进、管理、培养和流动机制
- 1.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 2.完善中医药人才管理和评价制度
- 3.推动薪酬制度改革
- 4.建立健全继续教育及师承教育贯穿始终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
- 5.建立县域中医医共体的人才流动机制
- (三)完善县域中医医共体体制机制
- 1.创新医保政策,改进中医药服务价格管理
- 2.推进中医药服务的规范化管理
- 3.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 (四)加强县域中医药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
- 1.完善县域中医医疗机构设置
- 2.健全县域医共体下乡镇卫生基础设施资金投入机制
- 3.落实县级中医院基础设施建设主体责任
- 4.科学规范开展建设
- (五)加强县域中医医疗信息化建设
- 1.建立县域医疗大数据信息平台
- 2.加强县域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化建设
- 3.构建基于医疗信息系统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
- (六)推动中医药相关产业发展
- 1.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 2.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产业
- 3.发展中医药养生保健产业
- 4.发展中医药特色康复产业
- (一)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