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文旅融合推动北京大运河文化带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

摘要

北京大运河文化带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量众多、种类丰富,是首都重要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当下,北京大运河非遗保护工作中尚存在流域整体统筹协作不足、传承语境减少、非遗与旅游融合度较低以及传承人应对消费市场能力不足等问题。为推动北京大运河文化带非遗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利用好“北京国际非遗周”平台以展示非遗资源、开展非遗旅游线路策划设计、建设传承人口述史数据库、开展传承人专项研培计划等,强化文化带非遗资源的文旅融合,创建长效非遗保护机制。

作者

宋嘉琪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民间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杨利慧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政协常委,主要研究方向为民间文艺学、民俗学、神话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等。
丁红美 ,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项目区域文化与文化传播学科事务主管,主要研究方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
代改珍 ,北京联合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遗产旅游、节事旅游和研学旅游。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文旅融合推动北京大运河文化带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5.65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 引言:研究缘起与资料来源
  • 二 北京大运河文化带的非遗保护现状
    1. (一)北京大运河流域的非遗
    2. (二)大运河文化带的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 三 北京大运河文化带非遗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 (一)整体统筹和协作不足,沿线各区对大运河遗产认识不一,协作交流不够深入
    2. (二)与大运河相关的一些非遗在当代社会中讲述场合日益减少,面临传承危机
    3. (三)在现有的各类线路规划和文化活动中,非遗融入旅游的程度明显不足,其丰富性也远未得到充分展示
    4. (四)传承人适应旅游消费市场的能力有待增强,整体创意水平有待提升
  • 四 对策与建议
    1. (一)充分用好“北京国际非遗周”平台,强化大运河文化带的整体统筹建设
    2. (二)创设“北京大运河非遗之路”主题旅游线路
    3. (三)建设“北京大运河非遗传承人口述史影像数据库”
    4. (四)实施北京大运河文化带非遗传承人专项研培计划

章节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