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2023年“大戏看北京”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
摘要
“大戏看北京”已经走过了三年的历程,三年来虽然经历了众所周知的艰难,但是首都戏剧事业仍然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亮点频出。2023年的突出表现有三个方面:一是“大戏看北京”活动的覆盖面更加宽广,内容设置更加合理,集成效应更加凸显;二是优秀剧目不断诞生,骨子老戏焕发强劲活力,国有院团的带动性、辐射力鲜明;三是民营院团异军突起,优秀的代表者培育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和观众群体,年轻观众拥抱戏剧的热情被激发。但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建议精细化布局首都文化设施的精准性、服务力和建筑体量,探索新型演艺空间的产业贡献;创新推进高水平融合的体制机制,提升首都市场的整体性谋划和长远性构建;多维度探索“大戏”标准,合理布局驻场演出和文旅演出,形成“点—线—面”结合的首都模式。
作者
景俊美 ,博士,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检索正文关键字
章节目录
-
一 “大戏看北京”发展现状
- (一)“大戏看北京”活动的覆盖面更加宽广,内容设置更加合理,集成效应更加凸显
- (二)优秀剧目不断诞生,骨子老戏焕发强劲活力,国有院团的带动性、辐射力鲜明
- (三)民营院团异军突起,优秀的代表者培育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和观众群体,年轻观众拥抱戏剧的热情被激发
-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文化设施建设仍有巨大发展空间,内涵提炼与服务管理均有待提升
- (二)条块分割现象依然严峻,央属院团功能发挥严重不足
- (三)既叫好又卖座的好戏大戏仍然不多,驻场演出不够、不细、不利于“演艺之都”建设
-
三 对策建议
- (一)精细化布局首都文化设施的精准性、服务力和建筑体量,探索新型演艺空间的产业贡献
- (二)创新推进高水平融合的体制机制,提升首都市场的整体性谋划和长远性构建
- (三)多维度探索“大戏”标准,合理布局驻场演出和文旅演出,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首都模式
相关文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