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分类发包与规制性治理: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政社关系演变及其机制研究
摘要
政府主导下的社会组织参与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现有研究大多关注“国家-社会”关系框架下的规范层面,较少从历史维度探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政社关系演变及其内在逻辑。本文基于行政发包理论,提出分类发包下的规制性治理框架,将政社关系纳入基层社会治理进程中进行分析发现,不同时期的任务包决定了基层政府政策制定的共性和差异化特征,在与其他主体的互动中形成了国家主导下的规制性治理。其中,政府与社会组织间的关系经历了从严格管理到分类管理再到党建全面引领发展的转变,呈现了中国特色的社会组织发展进路。分类发包是其主要形成机制,不同阶段的社会组织发展水平、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情境是基层治理实践的约束性因素。规制性治理的提出深化了中国社会组织管理研究,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整体性解释提供了可能。
作者
唐秀玲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基层社会治理、社会组织研究。
郭圣莉 ,复旦大学政治学博士,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社区治理、基层治理、社会组织研究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检索正文关键字
章节目录
- 一 研究问题
-
二 文献回顾
- (一)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下的国家政策和社会组织策略研究
- (二)组织学视角下的基层治理逻辑与社会组织行动研究
-
三 分类发包与规制性治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 (一)分类发包:基层社会治理的组织逻辑
- (二)规制性治理:分类发包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与社会组织参与
-
四 分类发包下的规制性治理:严格管理、分类管理与党建全面引领
- (一)第一阶段:严格管理(1978~1991年)
- 1.政治包底线与经济包首位:单位制改革与基层管理体制变迁
- 2.从单位到街居:基层政府管理目标与实现方式转变
- 3.管控与限制:社会组织的出现及管理技术
- (二)第二阶段:分类管理(1992~2012年)
- 1.社会事务包强化:市场化改革与社区建设新阶段的目标转向
- 2.从单一供给到多元参与:政府介入下的社会组织专业化发展
- 3.分类管理:社会组织管理策略与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 (三)第三阶段:党建全面引领(2013年至今)
- 1.政治包加强与社会事务包核心: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新要求
- 2.公共服务多元供给与社会组织社区化服务取向
- 3.党建全面引领:党组织领导下的社会组织参与治理新模式
- (一)第一阶段:严格管理(1978~1991年)
- 五 结论与讨论
相关文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