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分类发包与规制性治理: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政社关系演变及其机制研究

摘要

政府主导下的社会组织参与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现有研究大多关注“国家-社会”关系框架下的规范层面,较少从历史维度探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政社关系演变及其内在逻辑。本文基于行政发包理论,提出分类发包下的规制性治理框架,将政社关系纳入基层社会治理进程中进行分析发现,不同时期的任务包决定了基层政府政策制定的共性和差异化特征,在与其他主体的互动中形成了国家主导下的规制性治理。其中,政府与社会组织间的关系经历了从严格管理到分类管理再到党建全面引领发展的转变,呈现了中国特色的社会组织发展进路。分类发包是其主要形成机制,不同阶段的社会组织发展水平、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情境是基层治理实践的约束性因素。规制性治理的提出深化了中国社会组织管理研究,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整体性解释提供了可能。

作者

唐秀玲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基层社会治理、社会组织研究。
郭圣莉 ,复旦大学政治学博士,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社区治理、基层治理、社会组织研究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陈天祥、应优优,2018,《甄别性吸纳: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新常态》,《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第178~186页。
  • 邓宁华,2011,《“寄居蟹的艺术”:体制内社会组织的环境适应策略——对天津市两个省级组织的个案研究》,《公共管理学报》第3期,第91~101、127页。
  • 邓亦林,2017,《制度环境演化与中国特色社会组织发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邓正来、景跃进,1992,《构建中国的市民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第1期,第1~25页。
  • 郭圣莉,2006,《居委会的创建与变革:上海个案研究》,中国社会出版社。
  • 何艳玲、李妮,2017,《为创新而竞争:一种新的地方政府竞争机制》,《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期,第87~96页。
  • 黄晓春,2015,《当代中国社会组织的制度环境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第9期,第146~164、206~207页。
  • 黄晓春、周黎安,2017,《政府治理机制转型与社会组织发展》,《中国社会科学》第11期,第118~138、206~207页。
  • 纪莺莺,2016,《治理取向与制度环境:近期社会组织研究的国家中心转向》,《浙江学刊》第3期,第196~203页。
  • 纪莺莺,2017,《从“双向嵌入”到“双向赋权”:以N市社区社会组织为例——兼论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构》,《浙江学刊》第1期,第49~56页。
  • 康晓光、韩恒,2005,《分类控制:当前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社会学研究》第6期,第73~89、243~244页。
  • 李威利,2021,《从职域到区域:中共百年城市基层组织建设的转型发展》,《党政研究》第2期,第51~60页。
  • 刘鹏,2011,《从分类控制走向嵌入型监管:地方政府社会组织管理政策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5期,第91~99页。
  • 刘松瑞、王赫、席天扬,2020,《行政竞标制、治理绩效和官员激励——基于国家卫生城市评比的研究》,《公共管理学报》第4期,第10~20、164页。
  • 卢春龙,2019,《新中国70年社会治理之回顾与新时代展望》,《学习与探索》第10期,第60~70页。
  • 庞明礼,2019,《领导高度重视:一种科层运作的注意力分配方式》,《中国行政管理》第4期,第93~99页。
  • 渠敬东、周飞舟、应星,2009,《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基于中国30年改革经验的社会学分析》,《中国社会科学》第6期,第104~127、207页。
  • 斯科特,科林,2018,《规制、治理与法律:前沿问题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
  • 苏曦凌,2021,《国家建构下的社会进化:地方政府培育社会组织的整体性分析》,《社会科学研究》第5期,第52~59页。
  • 王诗宗、宋程成,2013,《独立抑或自主:中国社会组织特征问题重思》,《中国社会科学》第5期,第50~66、205页。
  • 王诗宗、宋程成、许鹿,2014,《中国社会组织多重特征的机制性分析》,《中国社会科学》第12期,第42~59、206页。
  • 王杨,2017,《中国政府与非政府组织(NGO)关系的演变与特征思考——基于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理论月刊》第1期,第151~156页。
  • 吴斌才,2016,《从分类控制到嵌入式治理:项目制运作背后的社会组织治理转型》,《甘肃行政学院学报》第3期,第80~87、128页。
  • 吴东明、董酉明,2003,《非营利组织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吴建平,2012,《理解法团主义——兼论其在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中的适用性》,《社会学研究》第1期,第174~198、245~246页。
  • 吴月,2020,《社会如何被生产?——城市基层社区的治理实践》,《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期,第70~82、190页。
  • 徐家良、武静,2017,《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合法性探析——基于政策合法性视角》,《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第113~118、191页。
  • 徐宇珊,2008,《非对称性依赖:中国基金会与政府关系研究》,《公共管理学报》第1期,第33~40、121页。
  • 郁建兴、沈永东,2017,《调适性合作: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的策略性变革》,《政治学研究》第3期,第34~41、126页。
  • 原超,2019,《新“经纪机制”:中国乡村治理结构的新变化——基于泉州市A村乡贤理事会的运作实践》,《公共管理学报》第2期,第57~66页。
  • 张紧跟,2012,《从结构论争到行动分析:海外中国NGO研究述评》,《社会》第3期,第198~223页。
  • 周黎安,2014,《行政发包制》,《社会》第6期,第1~38页。
  • 周雪光、练宏,2012,《中国政府的治理模式:一个“控制权”理论》,《社会学研究》第5期,第69~93、243页。
  • Guo,C. and J.A.Musso. 2007. “Representation in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Organizations:A Conceptual Framework.”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 2:308-326.
  • Kang,Xiaoguang and Han Heng. 2007. “Administrative Absorption of Society:A Further Probe into the State-Society Relationship in Chinese Mainland.”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116-128.
  • Shen,Y.,Yu,J.,and J.Zhou. 2020. “The Administration’s Retreat and the Party’s Advance in the New Era of Xi Jinping:The Politics of the Ruling Party,the Government,and Associations in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1:71-88.

分类发包与规制性治理: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政社关系演变及其机制研究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7.73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 研究问题
  • 二 文献回顾
    1. (一)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下的国家政策和社会组织策略研究
    2. (二)组织学视角下的基层治理逻辑与社会组织行动研究
  • 三 分类发包与规制性治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1. (一)分类发包:基层社会治理的组织逻辑
    2. (二)规制性治理:分类发包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与社会组织参与
  • 四 分类发包下的规制性治理:严格管理、分类管理与党建全面引领
    1. (一)第一阶段:严格管理(1978~1991年)
      1. 1.政治包底线与经济包首位:单位制改革与基层管理体制变迁
      2. 2.从单位到街居:基层政府管理目标与实现方式转变
      3. 3.管控与限制:社会组织的出现及管理技术
    2. (二)第二阶段:分类管理(1992~2012年)
      1. 1.社会事务包强化:市场化改革与社区建设新阶段的目标转向
      2. 2.从单一供给到多元参与:政府介入下的社会组织专业化发展
      3. 3.分类管理:社会组织管理策略与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3. (三)第三阶段:党建全面引领(2013年至今)
      1. 1.政治包加强与社会事务包核心: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新要求
      2. 2.公共服务多元供给与社会组织社区化服务取向
      3. 3.党建全面引领:党组织领导下的社会组织参与治理新模式
  • 五 结论与讨论

章节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