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竞争与合作:社会组织间关系研究

摘要

当前有关社会组织的研究缺乏对社会组织间关系的系统分析。本文延续既有研究对制度环境的重视,具体分析制度环境如何影响社会组织之间的横向关系。基于A市一个购买服务项目平台的档案资料和案例,本文发现,多层级政府共同构成社会组织所处的制度环境进而影响其建构组织间关系的策略。上级政府试图建立统一的专业化购买服务市场,基层政府则面临低成本、高效率的多重治理需求以及横向竞争的压力。为了同时满足上级政府与基层政府的要求,社会组织往往会采取与基层政府形成信任关系并与其他社会组织形成隐蔽合作、正式合作关系的策略,以提高获取项目的可能性、规避竞争的风险和降低运行成本。总体而言,社会组织间的关系可能会呈现合作性强而非竞争的特征。

作者

顾诗颖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组织社会学研究。
李友梅 ,法国巴黎政治研究院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学会原会长;现任上海大学“伟长学者”特级岗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第一副院长、上海市重点智库基层治理创新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费孝通学术思想研究中心主任、《社会》杂志主编、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CJS)编委会主任。担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2008年至今)。曾获教育部“第二届高校青年教师奖”和“法兰西金棕榈文化教育骑士勋章”。主要研究领域为组织社会学、现代复杂社会的人类合作机制、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治理。2005年以来,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新时期社会协调机制建设问题研究”“当代中国转型社会学理论范式创新研究”“新时代社会心态研究”、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新时期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研究”,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等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出版专著《组织社会学与决策分析》,合著《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中国社会治理转型(1978~2018)》《解码社会建设的思想逻辑》等。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曹正汉,2011,《中国上下分治的治理体制及其稳定机制》,《社会学研究》第1期,第1~40页。
  • 陈为雷,2014,《政府和非营利组织项目运作机制、策略和逻辑——对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社会学分析》,《公共管理学报》第3期,第93~105页。
  • 陈振明,2000,《评西方的“新公共管理”范式》,《中国社会科学》第6期,第73~82页。
  • 邓金霞,2016,《公共服务外包中是否存在隐性进入壁垒?》,《中国行政管理》第5期,第55~60页。
  • 范明林,2010,《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互动关系——基于法团主义和市民社会视角的比较个案研究》,《社会学研究》第3期,第159~176页。
  • 方琦、王伯承,2020,《制度壁垒与角色偏差: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困境研究》,《云南行政学院学报》第5期,第121~127页。
  • 高丙中、梁文静,2015,《社团合作见证社会领域的成长——怒江事件和南都基金会的案例》,《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第57~64页。
  • 高丙中、夏循祥,2015,《社会领域及其自主性的生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5期,第122~129页。
  • 韩恒,2008,《行政分隔与分类控制——试论当前中国社会领域的管理体制》,《中国行政管理》第4期,第39~41页。
  • 何艳玲、李妮,2017,《为创新而竞争:一种新的地方政府竞争机制》,《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期,第87~96页。
  • 贺东航、孔繁斌,2011,《公共政策执行的中国经验》,《中国社会科学》第5期,第62~80页。
  • 黄晓春,2015,《当代中国社会组织的制度环境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第9期,第146~164页。
  • 黄晓春,2017a,《中国社会组织成长条件的再思考——一个总体性理论视角》,《社会学研究》第1期,第101~124页。
  • 黄晓春,2017b,《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实践逻辑与制度效应》,《国家行政学院学报》第4期,第61~66页。
  • 黄晓春、嵇欣,2014,《非协同治理与策略性应对——社会组织自主性研究的一个理论框架》,《社会学研究》第6期,第98~123页。
  • 黄晓春、张苏东,2015,《十字路口的中国社会组织:政策选择与发展路径》,上海人民出版社。
  • 黄晓春、周黎安,2017,《政府治理机制转型与社会组织发展》,《中国社会科学》第11期,第118~138页。
  • 纪莺莺,2016,《治理取向与制度环境:近期社会组织研究的国家中心转向》,《浙江学刊》第3期,第196~203页。
  • 晋军、何江穗,2008,《碎片化中的底层表达——云南水电开发争论中的民间环保组织》,《学海》第4期,第39~51页。
  • 李晨行、史普原,2019,《科层与市场之间: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中的复合治理——基于信息模糊视角的组织分析》,《公共管理学报》第1期,第29~40页。
  • 李友梅,2018,《当代中国社会治理转型的经验逻辑》,《中国社会科学》第11期,第58~73页。
  • 陆奇斌、张强,2016,《社会组织稳态联盟的形成机制研究》,《中国行政管理》第12期,第38~44页。
  • 孙立平、王汉生、王思斌、林彬、杨善华,1994,《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中国社会科学》第2期,第47~62页。
  • 童志锋,2009,《动员结构与自然保育运动的发展——以怒江反坝运动为例》,《开放时代》第9期,第116~132页。
  • 王名、乐园,2008,《中国民间组织参与公共服务购买的模式分析》,《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第4期,第5~13页。
  • 王名、张严冰、马建银,2013,《谈谈加快形成现代社会组织体制问题》,《社会》第3期,第18~28页。
  • 王诗宗、宋程成,2013,《独立抑或自主:中国社会组织特征问题重思》,《中国社会科学》第5期,第50~66页。
  • 王向民,2014,《分类治理与体制扩容:当前中国的社会组织治理》,《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5期,第87~96页。
  • 王颖、折晓叶、孙炳耀,1992,《社团发展与组织体系重构》,《管理世界》第2期,第192~202页。
  • 谢静,2012,《公益传播中的共意动员与联盟建构——民间组织的合作领域生产》,《开放时代》第12期,第116~130页。
  • 徐家良、赵挺,2013,《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评估机制研究》,《政治学研究》第5期,第87~92页。
  • 徐宇珊,2008,《中国草根组织发展的几大趋势》,《学会》第1期,第7~11页。
  • 杨宝、肖鹿俊、陈堃,2020,《合作的阶梯——社会组织抗击新冠疫情的联合行动研究》,《中国非营利评论》第2期,第14~33页。
  • 杨柯,2015,《社会组织间自合作成功的关键因素探讨——以“5·12”汶川地震陕西NGO赈灾联盟为例》,《中国行政管理》第8期,第68~72页。
  • 詹国彬,2015,《公共服务逆向合同外包的理论机理、现实动因与制度安排》,《政治学研究》第4期,第106~117页。
  • 赵小平、王乐实,2013,《NGO的生态关系研究——以自我提升型价值观为视角》,《社会学研究》第1期,第1~20页。
  • 周飞舟,2019,《政府行为与中国社会发展——社会学的研究发现及范式演变》,《中国社会科学》第3期,第21~38页。
  • 周黎安,2007,《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经济研究》第7期,第36~50页。
  • 周黎安,2014,《行政发包制》,《社会》第6期,第8~45页。
  • 周黎安,2016,《行政发包的组织边界 兼论“官吏分途”与“层级分流”现象》,《社会》第1期,第42~72页。
  • 周雪光,2011,《权威体制与有效治理: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开放时代》第10期,第67~85页。
  • 朱健刚、赖伟军,2014,《“不完全合作”:NGO联合行动策略以“5·12”汶川地震NGO联合救灾为例》,《社会》第4期,第187~209页。
  • 朱健刚、王超、胡明,2009,《责任行动合作 汶川地震中NGO参与个案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竞争与合作:社会组织间关系研究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8.89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 研究问题
  • 二 文献与分析框架
  • 三 上级政府的制度安排与基层政府实践之间的张力
    1. (一)上级政府的预期与制度安排:统一的市场
      1. 1.公共服务的统一市场化
      2. 2.对基层政府行政规范的控制
      3. 3.培育和规范社会组织
    2. (二)基层政府的制度执行逻辑:属地分割的公共服务需求
      1. 1.满足居民需求,确保服务质量
      2. 2.基层政府间的公共服务“考核竞争”
      3. 3.基层政府对灵活性和弹性的需求
  • 四 社会组织间的关系建构策略
    1. (一)社会组织向基层政府展示可信度
      1. 1.以体制内背景与登记注册所在地的基层政府建立信任关系
      2. 2.以专业性与登记注册所在地的基层政府建立信任关系
      3. 3.以专业性和体制内背景与不同的基层政府建立信任关系
    2. (二)社会组织的合作策略
      1. 1.隐蔽合作:社会组织之间的竞标网络
      2. 2.分包合作:基于体制内身份背书的合作
      3. 3.正式合作:基于专业化分工的合作
  • 五 结论与讨论

章节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