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协商民主视角下社会组织协商的“伞形模式”建构

摘要

本文从社会组织协商的研究背景入手,提出社会组织协商的理论、制度、边界、内容和场景五大难题;结合P区社会组织实际,提出社会组织支持协商、社会组织之间协商、社会组织内部协商三种协商模式,并得出“社会组织联合会是社会组织协商体系中的重要平台”的结论。本文依此建议发挥党建领导作用,建立社会组织联合会全覆盖,“为”社会组织协商“把关”;加快社会组织发展,完善社会组织联合会规范化,“促”社会组织协商“有效”;推进社会组织立法,扩大社会组织联合会影响力,“以”社会组织协商“出彩”。最后,本文提出要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社会组织联合会全覆盖,在人力、资金、政策和物资上保障各层级社会组织联合会规范化、可持续、有成效运营,为社会组织协商建立合规、实际、有效的平台。

作者

顾霖 ,法学硕士,社会工作师、项目管理师,上海长寿敬老志愿者指导中心主任,兼任上海普陀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秘书长、普陀区社会工作者协会副会长、民进普陀区委委员等,从事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与社区治理、社区养老、社区服务等研究。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董彩银,2016,《社会组织协商参与基层社区治理困境与路径优化》,《探索》第11期,第70页。
  • 贾西津,2014,《以统一立法解决现行社会组织分类中的问题》,《中国社会组织》第14期,第9~10页。
  • 康晓强,2015,《社会组织协商民主建设的四个关系》,《学习时报》(社会治理)第4版。
  • 刘峰,2016,《社会组织协商“失灵”风险及其规避》,《民主与法制》第11期,第52~53页。
  • 旁超,2017,《社会组织协商的成长逻辑、学理分析与完善路径》,《学习论坛》第3期,第78页。
  • 任晓林、马姗姗,2023,《基层治理新动能:社会组织协商的动力与能力机制建构》,《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第20页。
  • 沈瑞英,2015,《社会组织在协商民主建设中的角色》,《团结报》第5期。
  • 孙照红,2020,《社会组织协商的治理价值、制约瓶颈和实践趋势》,《学习论坛》第1期,第67~68页。
  • 谈火生、于晓虹,2016,《社会组织协商的内涵、特点和类型》,《学海》2月刊,第72页。
  • 王欢、韩怡宁,2022,《协商型社会组织助力社区治理的参与式赋能》,《中国社会组织研究》第24卷,第176页。
  • 王永香、李景平,2020,《新时代社会组织协商民主制度化发展路径探析》,《广西社会科学》第4期,第45页。
  • 许奕峰、王昆,2023,《协商民主在基层治理中的实践创新》,《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第1期,第33页。
  • 杨兴平,2014,《发挥社会组织作用 积极发展社会协商——学习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四川统一战线》第1期,第8~9页。
  • 张爱军,2015,《社会组织协商及其构建路径》,《社会科学研究》第3期,第56页。
  • 张铤,2020,《社会组织协商:价值、问题与提升路径》,《中州学刊》第3期,第24~25页。

协商民主视角下社会组织协商的“伞形模式”建构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5.89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 研究背景
  • 二 文献综述
    1. (一)理论之难辩
    2. (二)制度之难建
    3. (三)边界之难定
    4. (四)内容之难解
    5. (五)场景之难搭
  • 三 社会组织协商的“伞形模式”
    1. (一)社会组织支持协商模式
    2. (二)社会组织之间协商模式
    3. (三)社会组织内部协商模式
  • 四 社会组织协商平台搭建
    1. (一)发挥党建领导作用,建立社会组织联合会全覆盖,“为”社会组织协商“把关”
    2. (二)加快社会组织发展,完善社会组织联合会规范化,“促”社会组织协商“有效”
    3. (三)推进社会组织立法,扩大社会组织联合会影响力,“以”社会组织协商“出彩”

章节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