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21世纪中国志愿服务发展趋势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多项全国性调查数据,得出以下结论。一是目前我国正式志愿服务发展水平还很低,这不仅表现在国际比较中,还体现在志愿服务供给和潜在需求之间的巨大差距上;二是21世纪以来我国正式志愿服务经历了波动式增长,但增幅不大;三是当前我国志愿组织动员和组织志愿者参与的能力还很弱,具体反映在志愿者服务时长偏低以及参与意愿和参与机会之间巨大的落差两个方面;四是现阶段志愿服务活动/项目的组织者依然以各种类型的单位为主,组织方式以行政推动为主,而志愿服务组织的贡献很小。据此可以推断,现阶段我国志愿服务尚处于低度发展模式下,并未进入全面发展阶段。这意味着,近年来提出的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在政策设计和学术研究两个层面应对的应该是现有的志愿服务低度发展模式问题,而不仅仅是针对志愿服务发展中的具体问题。

作者

张网成 ,德国明斯特大学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社会政策、志愿服务、社区教育等研究。
刘菲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高级社工师,主要从事社会工作、志愿服务等研究。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党秀云,2011,《论志愿服务的常态化与可持续发展》,《中国行政管理》第3期,第50~54页。
  • 邓国胜,2002,《中国志愿服务发展的模式》,《社会科学研究》第2期,第108~110页。
  • 弗兰克,安德烈·冈德,1999,《依附性积累与不发达》,高銛、高戈译,译林出版社。
  • 陆士桢,2016,《建设独具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体系》,《中国国情国力》第3期,第9页。
  • 谭建光、周宏峰,2009,《中国志愿者:从青年到全民——改革开放30年志愿服务发展分析》,《中国青年研究》第1期,第76~81页。
  • 王管、周睿,2016,《我国志愿服务发展的历史考察与展望》,《教育观察》(上半月)第3期,第134~136页。
  • 魏娜,2013,《我国志愿服务发展:成就、问题与展望》,《中国行政管理》第7期,第64~67页。
  • 张萍、杨祖婵,2013,《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历程》,《当代中国史研究》第3期,第41~49、124页。
  • 张网成,2011,《中国公民志愿行为研究2011——现状、特点及政策启示》,知识产权出版社。
  • 张网成、郭新保,2018,《志愿家庭:北京经验与反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邹宇春等,2019,《中国志愿服务参与状况调查报告》,载李培林等主编《社会蓝皮书:2019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222~227页。
  • CAF. 2018. “World Giving Index 2018:A Global View of Giving Trends.” https://www.cafonline.org/docs/default-source/about-us-publications_report_webnopw_23 79a_261018.pdf?sfvrsn=c28e9140_4.
  • CAF. 2019. “World Giving Index:Ten Years of Giving Trends.” https://cafindia.org/images/PDF/WGI_2019_REPORT_2712A_WEB_101019_compressed.pdf.
  • Salamon,L.M. & Anheier,H.K. 1998. “Social Origins of Civil Society:Explaining the Nonprofit Sector Cross-nationally.” Voluntas 3:213-248.

21世纪中国志愿服务发展趋势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6.6 查看全文 >

VIP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