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虚假诉讼协同智治应用建设调研报告
摘要
近年来,浙江法院大力推进虚假诉讼智能识别、智能监管标准化建设,完善关联案件检索机制,充分运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挖掘线索,深入研发虚假诉讼协同智治监管模块,着力破解虚假诉讼“发现难”“监管难”的问题。浙江法院设计开发建设虚假诉讼协同智治应用,通过智能识别、关联案件等技术手段对虚假诉讼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分级评定、分类处置,辅助识别虚假诉讼,从而实现精密防控虚假诉讼的目标效果,并在全省推广运行。在全省法院一体化办案办公平台中,对虚假诉讼高发的领域和人员,加强自动预警,强化虚假诉讼责任告知、证据审查标准、关联案件分析,切实提升防范和打击虚假诉讼能力。
检索正文关键字
章节目录
-
一 建设背景
- (一)维护司法权威的现实需要
- (二)破解整治虚假诉讼司法实践的难题需要
- 1.虚假诉讼甄别难
- 2.虚假诉讼标准统一难
- 3.虚假诉讼案件跟踪监管难
- (三)信息技术为虚假诉讼智能识别提供可能
-
二 应用建议情况
- (一)业务原理:应用设计思路与识别方法
- 1.明确重点案由
- 2.细化特征处理
- 3.标签权重赋值
- (二)应用场景:基于法官视角
- 1.人案智能画像
- 2.风险智能预警
- 3.高风险人员名录
- 4.分析监管平台
- (三)应用成效
- (一)业务原理:应用设计思路与识别方法
-
三 制度创新
- (一)虚假诉讼治理新模式
- 1.节点前移,主动获取预警线索
- 2.流程再造,实现线索流动互通
- 3.改变办案思路,系统了解人案信息
- (二)构建诚信诉讼机制
- (三)浙江法院司法数据深度应用
- (四)一地试用到全域贯通的路径探索
- 1.以审判执行工作业务流向为基准线
- 2.复用平台能力
- 3.组织核查反馈
- (一)虚假诉讼治理新模式
-
四 问题与展望
- (一)识别准确度仍需提高
- (二)识别应用的定位讨论
- (三)配套协同机制有待完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