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走向文明交流互鉴的数字敦煌实践发展报告

摘要

全球博物馆正积极进行数字化建设,以保护和展示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在21世纪通过数字化手段的活化展现了文化遗产保护创新体现的中国近年来文明交流互鉴倡议的内涵。结合话语分析与受众分析,本报告调查了数字敦煌的跨文化实践,即基于虚拟现实平台的“神游敦煌VR”案例。研究发现,数字化手段使敦煌莫高窟的宗教壁画、彩塑和石窟建筑得以通过非静态互动和文化临场方式再现。通过数字技术的优化,敦煌古迹在受众的感受中被复原和再现,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得以重现,彰显敦煌作为文明互鉴之地的独特光芒。

作者

宋竹芸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博士后,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文化产业、中国话语及形象、后殖民理论。
赵昕阳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博士后,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媒体科技与文化产业。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张丽娜:《习近平关于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叙事逻辑》,《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23年第4期。
  • 宁静、李清华:《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民论坛》2021年第35期。
  • 马卓娅:《以美学之眼观全球文明互鉴之路》,《人民论坛》2019年第28期。
  • 田浩:《以交流互鉴回应现代化之问:全球文明倡议中的国际传播实践指向》,《对外传播》2023年第8期。
  • Ariese,Csilla,and Magdalena Wróblewska,Practicing Decoloniality in Museums A Guide with Global Examples. Amsterdam:Amsterdam University Press,2022.
  • Song,Zhuyun,“Gaining Instead of Losing:The Image of Dunhuang as a Religious Heritage in a WeChat Mini-Programme,” Religions(Basel,Switzerland),14(5)(2023).
  • Han,Ping-Hsuan,Yang-Sheng Chen,Iou-Shiuan Liu,Yu-Ping Jang,Ling Tsai,Alvin Chang,and Yi-Ping Hung,“A Compelling Virtual Tour of the Dunhuang Cave with an Immersive Head-Mounted Display,” IEEE Computer Graphics and Applications,40(2019).
  • Gilbert,Stephen B.,“Perceived Realism of Virtual Environments Depends on Authenticity,” Presence:Teleoperators and Virtual Environments,25(2017).

走向文明交流互鉴的数字敦煌实践发展报告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4.32 查看全文 >

VIP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