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橘朴与战前日本对中国及东洋的知识建构

摘要

在近代200年来地缘政治急遽变动背景下,东亚社会全新的知识建构受到来自日本的思想概念和人文词汇的强烈影响和制约。而日本有关“中国”和“东洋”等的知识生产,主要是由官、学、民三种力量联合承担的。三种力量的兴起分别依托于新兴帝国对大陆及东亚的霸权战略、接受西方知识洗礼的一般学界重新阐述自我与他者关系的愿望,以及普通国民欲了解周边世界的热情。然而,这种知识从一开始就带有殖民地学的性质,并在帝国日本走上称霸世界和殖民战争之不归路的20世纪30年代以后,被吸纳到帝国主义海外经营的“国策”当中,或者说国家主导的“大陆政策”“大东亚共荣”论已然成为这些知识生产不言自明的前提。橘朴作为昭和时代前期横跨官、学、民三界又不直接隶属于任何一方而具有思想独创性的中国问题专家,他关于中国及东洋的叙述是由通俗道教、官僚阶级统治、乡村自治体和王道自治论、东洋共同社会等一系列自制概念支撑起来的。他一生的大半在大陆度过,双脚踏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由此形成的认识远远超越了一般“支那通”对中国的理解。但是,橘朴亦未能摆脱日本国家的束缚,其全部的知识积蓄因1931年自身的“方向转换”而成为帝国日本称霸世界的知识生产。本文在阐述橘朴的中国观及其概念生成的同时,还将就如何认识知识生产与权力政治的关系以及“东亚社会的知识建构”问题,给出自己的思考。

作者

赵京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橘朴与战前日本对中国及东洋的知识建构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6.45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一 战前日本有关“中国”和“东洋”的知识生产与橘朴的位置
  • 二 橘朴研究中国的理路和方法论特征
  • 三 橘朴中国论的三个核心概念
    1. 1.通俗道教说
    2. 2.官僚阶级统治论
    3. 3.乡村自治体论
  • 四 橘朴的“方向转换”与其对东洋之知识建构的殖民学色彩
    1. 1.王道自治论
    2. 2.东洋共同社会
  • 五 简短的结语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