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论“纯阳终极形而上存在者”的设定

摘要

黄玉顺教授的“生活儒学”三级架构理论,对于梳理佛教的若干问题具有重大意义。首先,佛教的“缘起性空”可以对应“生活儒学”的“生活存在”这一层级,这就构成了佛教与生活儒学之间最根本的联系。在这一联系的基础上,把六道轮回安置在“形而下存在者”这一层级,把诸佛菩萨刹土安置在“形而上存在者”这一层级,并且将净土宗主尊阿弥陀佛设定为纯阳形而上终极存在者,以纯阳、纯阴、阴阳交杂、无阴无阳、亦阴亦阳几种状态描述佛教在生活儒学三级架构视域下的不同层级,并且由阴阳问题开出境界问题,最终建立一个系统性很强的、安置了佛教各个宗派的、具有细致的阴阳描述的佛学理论系统。

作者

王硕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1]冯达文、郭齐勇:《新编中国哲学史》,人民出版社,2004,第314~385页。
  • [2](唐)慧能:《坛经校释》,郭明校释,中华书局,1983,第27页。
  • [3](南唐)静、筠二禅师:《祖堂集》,中华书局,2007,第789页。
  • [4]黄玉顺:《生活儒学讲录》,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第23页。
  • [5]《金刚经》,中华书局,2010,第9页。
  • [6]《金刚经》,中华书局,2010,第10页。
  • [7]〔印度〕室利阿罗频多:《薄伽梵歌论》,徐梵澄译,商务印书馆,2003,第532、549、551页。
  • [8]南怀瑾:《楞伽大义今释》,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第354页。
  • [9]黄玉顺:《马克思与西方现代哲学》,《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第11期。
  • [10](东晋)僧肇:《肇论校释》,张春波校释,中华书局,2010,第32~60页。
  • [11]黄玉顺:《生活儒学与当代哲学》,《理论学科》2010年第8期。
  • [12]〔德〕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商务印书馆,1996,第3页。
  • [13]黄玉顺:《生活儒学讲录》,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第24~26页。
  • [14](东晋)僧肇:《肇论校释》,张春波校释,中华书局,2010,第32~60页。
  • [15]《无量寿经》,中华书局,2010,第21~24页。
  • [16]《无量寿经》,中华书局,2010,第26页。
  • [17]水境居士:《七俱胝佛母大准提陀罗尼》,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第12页。
  • [18](民国)堪布阿琼仁波切:《前行备忘录》,索达吉堪布译,第401页。
  • [19]《法华经》,中华书局,2010,第446页。
  • [20]《净土诸经今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第175页。
  • [21]《无量寿经》,中华书局,2010,第26页。
  • [22]《法华经》,中华书局,2010,第387页。
  • [23]《法华经》,中华书局,2010,第419页。
  • [24]《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第693页。
  • [25]〔法〕萨特:《存在与虚无》,陈宣良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第443~504页。
  • [26]张志刚:《宗教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第138~150页。
  • [27](宋)张载:《横渠易说》,见《张载集》,中华书局,1978,第69~138页。
  • [28]《大方广佛华严经》,香港佛经流通处,1997,第41页。
  • [29]《新旧约全书》,中国基督教协会印刷,1989,第63页。
  • [30]《古兰经》,马坚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第369页。
  • [31]《古兰经》,马坚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第1页。

论“纯阳终极形而上存在者”的设定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0.53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一 本文的理论价值与基本思路
  • 二 从“生活存在”到“缘起性空”:生活儒学与佛教最根本的联系
    1. (一)论“生活存在”与“缘起性空”在各自所属的思想系统中都居于最重要的地位
    2. (二)“生活存在”与“缘起性空”的内容是什么?二者内容是否一致?
  • 三 在“三级架构”中安置佛教的“阴阳”:“纯阳终极形而上存在者”的设定;从生活儒学“奠基关系”到佛教对淫欲的看法
    1. (一)深入剖析弥陀信仰的意义:阿弥陀佛为终极形而上存在者何以可能
    2. (二)三级架构中安置“阴阳”,以“纯阳”理解阿弥陀佛
    3. (三)佛教视域下的阴性、淫欲、有漏、磨(魔)、烦恼、死亡,与生活儒学“奠基关系”的一致性
  • 四 由“三级架构”透视各种参悟修行境界
    1. (一)佛教外部各个宗教参悟修行的境界在“三级架构”中的安置
    2. (二)佛教内部各个宗派参悟修行的境界在“三级架构”中的安置
  • 结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