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当代中国新社会阶层与社会凝聚力:社会心态的视角

关键词

作者

王俊秀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发展社会学博士。温州医科大学精神医学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治理智库研究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社会心理建设:社会治理的心理学路径”(项目批准号16ZDA231),主持完成十多项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和创新工程项目。目前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新冠肺炎疫情对国民社会心态影响研究”(项目批准号21JZD038)。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心态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社会发展与社会空间研究、风险社会与风险认知、医学相关问题的社会心理研究等,专注于社会治理的社会心理学路径探索。出版著作《社会心理建设:社会心态培育的路径》和《社会心理建设:社会场域治理的路径》(2023)、《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2)》、《中国社会心态10年》(2021)、《公共风险:概念、理论与实证》(2020)、Development of a Society on Wheels:Understanding the Rise of Automobiledependency in China(Springer 2019)、《社会心态理论前沿》(2018)、《精神文明与社会心态:北京市西城区的实践》(2017)、《社会心态理论:一种宏观社会心理学范式》(2014)等。主编《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1~2022)和《中国民众美好生活研究报告》(2020~2022),主编“社会心理建设丛书”。在《社会学研究》《心理学报》等国内外期刊发表100多篇论文和研究报告。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哈伯先、刘士卓,2008,《新社会阶层:社会中间阶层的主体》,《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5期。
  • 李春玲,2017,《新社会阶层的规模和构成特征——基于体制内外新中产的比较》,《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第4期。
  • 李路路,2017,《“新社会阶层”:谱系·变革·挑战》,《统一战线学研究》第4期。
  • 李路路、王薇,2017,《新社会阶层:当代中国社会治理新界面》,《河北学刊》第1期。
  • 李培林,1995,《“新富阶层”与社会公平》,《北京社会科学》第1期。
  • 李强,2017,《社会学视角中的新社会阶层》,《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第4期。
  • 廉思、冯丹、芦垚,2016,《当前我国新社会阶层的特征分析、杠杆作用以及工作思考——关于新社会阶层的调研报告》,《中国青年研究》第11期。
  • 陆学艺,2002,《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宋林飞,2004,《关于新的社会阶层研究的几个问题》,载中共江苏省委统战部编《探索求实创新》。
  • 王俊秀,2014,《社会心态理论:一种宏观社会心理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王训礼,198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阶层结构新变化》,《社会学研究》第6期。
  • 颜晓峰,2001,《新的社会阶层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青岛行政学院学报》第4期。
  • 杨家宁,2011,《新社会阶层研究述评》,《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第3期。
  • 张海东,2017,《我国特大城市新社会阶层调查》,《北京日报》1月16日,第14版。
  • 张献生,2017,《团结凝聚新社会阶层人士的力量》,《人民政协报》3月8日,第6版。
  • 郑杭生、刘精明,2004,《转型加速期城市社会分层结构的划分》,《社会科学研究》第2期。
  • 中央统战部八局课题组,2017,《开拓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新局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第4期。
  • Schiefer,D.,Van der Noll,J.,Delhey,J.,& Boehnke,K. 2012. Cohesion Radar:Measuring Cohesiveness—Social Cohesion in Germany –a Preliminary Review.Bertelsmann Stiftung.

当代中国新社会阶层与社会凝聚力:社会心态的视角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7.28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 从阶级到新社会阶层
    1. (一)社会阶层与社会结构
    2. (二)新社会阶层与统一战线对象
  • 二 体制内群体与新社会阶层群体比较
    1. (一)“体制外新中产”与“新的社会阶层”研究的分野
    2. (二)体制内外群体社会凝聚力比较
      1. 1.新社会阶层群体与体制内群体
      2. 2.新社会阶层群体与体制内群体社会评价比较
      3. 3.新社会阶层群体与体制内群体的社会凝聚力比较
  • 三 结论和讨论

章节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