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和动态调整

摘要

在30年的扶贫开发进程中,中国建立起了贫困县、贫困村和贫困户三级扶贫瞄准机制。2014年国家提出精准扶贫战略,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前提。在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建立之初,精准识别建档立卡遭遇识别不准的现实困境,政府通过开展“回头看”全面清查核实扶贫对象信息,并通过不断的制度完善和政策优化实现扶贫对象的“应退尽退”和“应纳尽纳”,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下坚实基础。经过三年多的实践,扶贫对象识别不精准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但是扶贫对象的识别瞄准和动态调整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包括识别技术不完善和激励机制缺乏等,需要在制度设计和政策实施等方面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作者

杨穗 //杨穗,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收入分配、贫困、社会保障。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1.D.Battiston,G.Cruces,L.Lopez-Calva,M.Lugo and M.Santos,“Income and beyond: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in Six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112(2),pp.291-314,2013.
  • 2.W.Bossert,S.R.Chakravarty and C.D.Ambrosio,“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and Material Deprivation with Discrete Data,” 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59(1),pp.29-43,2013.
  • 3.D.Coady,M.E.Grosh and J.Hoddinott,Targeting of Transfer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Review of Lessons and Experience. World Bank Publications,2004.
  • 4.J.Conning and M.Kevane,“Community-based Targeting Mechanisms for Social Safety Nets:A Critical Review,” World Development,30(3),pp.375-394,2002.
  • 5.T.Ferrarini,K.Nelson and J.Palme,“Social Transfers and Poverty in Middle and High Income Countries—A Global Perspective,” Global Social Policy,16(1),pp.22-46,2016.
  • 6.J.Golan,T.Sicular and N.Umapathi,“Unconditional Cash Transfers in China:Who Benefits from the Rural Minimum Living Standard Guarantee(Dibao)Program,” World Development,93,pp.316-336,2007.
  • 7.L.Kenworthy,Progress for the Poor.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1.
  • 8.A.Park,S.Wang and G.Wu,“Regional Poverty Targeting in China,”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86,pp.123-153,2002.
  • 9.W.Korpi and J.Palme,“The Paradox of Redistribution and Strategies of Equality:Welfare State Institutions,Inequality,and Poverty in the Western Countrie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63(5),pp.661-687,1998.
  • 10.I.Marx,L.Salanauskaite and G.Verbist,“The Paradox of Redistribution Revisited:and That it May Rest in Peace?” GINI Working Paper No.82,http://giniresearch.org/system/uploads/583/original/82.pdf?1385131289,2013.
  • 11.A.McKnight,“A Fresh Look at an old Question:Is Pro-poor Targeting of Cash Transfers more Effective than Universal Systems at Reducing Inequality and Poverty?” ImPRovE Working Paper No.15/14.Antwerp:Herman Deleeck Centre for Social Policy-University of Antwerp,2015.
  • 12.G.Notten,“How Poverty Indicators Confound Poverty Reduction Evaluations:The Targeting Performance of Income Transfers in Europe,”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127,pp.1039-1056,2016.
  • 13.邓维杰:《精准扶贫的难点、对策与路径选择》,《农村经济》2014年第6期。
  • 14.范小建:《中国扶贫开发:回顾与展望》,载范小建主编《扶贫开发形势和政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 15.葛志军、邢成举:《精准扶贫:内涵、实践困境及其原因阐释——基于宁夏银川两个村庄的调查》,《贵州社会科学》2015年第5期。
  • 16.郭君平、荆林波、张斌:《国家级贫困县“帽子”的“棘轮效应”——基于全国2073个区县的实证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
  • 17.韩华为、高琴:《中国农村低保制度的保护效果研究——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经验证据》,《公共管理学报》2017年第2期。
  • 18.韩华为、徐月宾:《中国农村低保制度的反贫困效应研究——来自中西部五省的经验证据》,《经济评论》2014年第6期。
  • 19.胡联、汪三贵:《我国建档立卡面临精英俘获的挑战吗?》,《管理世界》2017年第1期。
  • 20.黄承伟、覃志敏:《我国农村贫困治理体系演进与精准扶贫》,《开发研究》2015年第2期。
  • 21.李博、左停:《谁是贫困户?精准扶贫中精准识别的国家逻辑与乡土困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
  • 22.李小云:《我国农村扶贫战略实施的治理问题》,《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第7期。
  • 23.李小云、唐丽霞、许汉泽:《论我国的扶贫治理:基于扶贫资源瞄准和传递的分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年第4期。
  • 24.李小云、张雪梅、唐丽霞:《我国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的瞄准分析》,《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 25.刘冬梅:《中国政府开发式扶贫资金投放效果的实证研究》,《管理世界》2001年第6期。
  • 26.解垩:《中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瞄准效率及消费效应》,《经济管理》2016年第9期。
  • 27.唐丽霞:《精准扶贫机制的实现——基于各地的政策实践》,《贵州社会科学》2017年第1期。
  • 28.唐丽霞、罗江月、李小云:《精准扶贫机制实施的政策和实践困境》,《贵州社会科学》2015年第5期。
  • 29.万江红、苏运勋:《精准扶贫基层实践困境及其解释——村民自治的视角》,《贵州社会科学》2016年第8期。
  • 30.汪三贵:《中国的农村扶贫:回顾与展望》,《农业展望》2007年第1期。
  • 31.汪三贵、郭子豪:《论中国的精准扶贫》,《贵州社会科学》2015年第5期。
  • 32.汪三贵、Albert Park:《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估计与瞄准问题》,《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
  • 33.汪三贵、Albert Park、Shubham Chaudhuri、Gaurav Datt:《中国新时期农村扶贫与村级贫困瞄准》,《管理世界》2007年第1期。
  • 34.王小林:《扶贫对象精准识别与精准帮扶研究——黔西南案例研究》,《当代农村财经》2016年第3期。
  • 35.王雨磊:《精准扶贫何以“瞄不准”?——扶贫政策落地的三重对焦》,《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
  • 36.吴国宝:《中国扶贫开发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载李培林、魏后凯主编《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 37.杨穗:《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两项制度的有效衔接研究》,载李培林、魏后凯主编《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 38.叶初升、邹欣:《扶贫瞄准的绩效评估与机制设计》,《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 39.詹国辉、张新文:《“救困”抑或“帮富”: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与适应性治理——基于苏北R县X村扶贫案例的田野考察》,《现代经济探讨》2017年第6期。
  • 40.左停、杨雨鑫、钟玲:《精准扶贫:技术靶向、理论解析和现实挑战》,《贵州社会科学》2015年第8期。

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和动态调整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9.11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报告目录

  • 一 引言
  • 二 扶贫目标瞄准的主要方法
  • 三 中国扶贫瞄准对象的阶段性变化
    1. (一)县级瞄准
    2. (二)村级瞄准
    3. (三)个体瞄准
  • 四 扶贫对象精准识别的实践和完善
    1. (一)扶贫开发信息系统的初步建立
    2. (二)首轮建档立卡遭遇识别不准的现实困境
      1. 1.识别不精准的表现
      2. 2.识别不精准的原因分析
    3. (三)建档立卡“回头看”全面核实扶贫对象信息
      1. 1.通过广泛宣传培训让建档立卡工作家喻户晓
      2. 2.通过多维识别标准和条件的建立全面清查核实贫困户信息
      3. 3.通过加强民主评议和公示公告来保证结果的客观公正
      4. 4.通过明确各级责任来杜绝扶贫造假
    4. (四)扶贫对象“应退尽退”和“应纳尽纳”的动态管理
  • 五 精准识别仍然面临的问题
    1. (一)多维识别体系不完善,民主评议结果存在偏差
    2. (二)基层扶贫效率低下,部分地区精准识别演变为“精准填表”
    3. (三)扶贫脱贫的正向激励机制尚未建立
    4. (四)扶贫对象与低保对象的衔接仍未形成合力
    5. (五)扶贫对象的动态调整滞后且不规范
  • 六 完善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和动态调整机制的政策建议
    1. (一)建立多维识别为主、民主评议为辅的瞄准认定机制
    2. (二)提升基层人员工作能力,谨防“精准填表”和“数字脱贫”
    3. (三)建立脱贫扶贫的激励机制,树立正确的检查评估导向
    4. (四)加强扶贫对象与农村低保对象的衔接
    5. (五)加强对扶贫对象的动态管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