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当代中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发展报告

作者

刘保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青年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201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获法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社会学、社会分层与流动等。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项目等。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陈爱民、陈剑:《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12期。
  • 杜冉、尚艺、马宇平:《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躲不开的“钱关”》,《中国青年报》2016年7月25日第12版。
  • 廖悦:《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现状研究》,南昌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4。
  • 王左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构建探析》,《思想教育研究》2014年第3期。

当代中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发展报告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5.84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报告目录

  • 一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简要发展历程
  • 二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特征和发展现状
    1. (一)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特征
      1. 1.组织程序规范,运作模式成熟
      2. 2.活动时间较为固定,活动主题体现“与时俱进”
      3. 3.活动内容丰富多样,以重点团队和专项工作为载体实施
    2. (二)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现状
      1. 1.实践团队数量显著增加,参与人数明显增多
      2. 2.宣传手段日益丰富,品牌形象和社会影响力快速提升
      3. 3.帮助解决农民生产生活实际问题,在服务实践地社会经济发展中凸显效果
  • 三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1. (一)缺乏对社会实践的广泛认同,参与程度仍不够高
    2. (二)实践项目与专业联系度不高,缺乏对实践地农村和农民实际需求的深入了解
    3. (三)实践活动经费保障不足,资助额度难抵实际开销
    4. (四)考核评价机制不够科学合理,造成项目评估方式出现偏差
  • 四 推进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长效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 (一)动员社会各方面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加大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宣传的广度和深度,提升全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认同
    2. (二)项目主题应以基层实际问题为导向,不断拓展和创新“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形式和内容,充分结合学科专业,发挥学生专长
    3. (三)完善实践活动经费保障机制,建立专项经费制度,拓宽多元化的资金渠道,积极引入社会资金支持,广泛吸纳整合社会资源
    4. (四)实行“过程化评估”,优化考评机制,推动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报告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