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北京居民心理健康水平对其社会信任的影响及其干预研究

摘要

本研究在北京16个区县进行调查,考察了北京居民心理健康状况,并选取两个社区的居民开展了心理健康干预。结果显示北京市居民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尤其是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居民更值得关注。北京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受到性别、居住年限、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等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影响。北京居民对心理健康有较为正确和客观的态度,愿意接受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服务,通过干预后,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所提升。本文分析了北京居民心理健康的状况,并提出了决策建议。

作者

董妍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
于晓琪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硕士研究生。
方圆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博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Umberson D,Williams K,Anderson K,“Violent Behavior:A Measure of Emotional upset?”,2002,43(2):p.189.
  • Kim S S,Chung Y,Perry M J,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Interpersonal Trust,Reciprocity,and Depression in South Korea:A Prospective Analysis”,,2012,7(1):p.e30602.
  • Graylittle B,Williams V S L,Hancock T D,“An Item Response Theory Analysis of the 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1997,23(5):pp.443-451.
  • Astra R L,Singg S,“The Role of Self-esteem in Affiliation”,,2000,134(1):pp.15-22.
  • 俞国良、董妍:《我国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热点与发展趋势》,《教育研究》2012年第6期,第97~102页。
  • 巢传宣:《某高校自杀事件对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及自杀意念的影响》,《中国学校卫生》2014年第12期,第1873~1875页。
  • 金一波、王大伟:《心理健康是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石》,《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第53~56页。
  • 王振宏、吕薇、杜娟等:《大学生积极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个人资源的中介效应》,《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年第7期,第521~527页。
  • 田可新、唐茂芹、吴昊等:《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5年第7期,第657~659页。
  • 杨子珺:《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心理健康关系分析》,《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
  • 彭代彦、闫静:《社会信任感与生活满意度——基于世界价值观调查(WVS)中国部分数据的实证分析》,《当代经济研究》2014年第6期,第29~34页。
  • 郑信军:《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第2期,第16~19页。
  • 徐本华、庞彦翔:《大学生人际信任与抑郁的相关研究》,《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4年第2期,第106~108页。
  • 刘金平:《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版)2003年第1期,第18~20页。
  • 孙晓玲、吴明证:《大学生自尊、拒绝敏感性、人际信任与社会焦虑的关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第4期,第537~539页。
  • 李靖、赵郁金:《上网爱好程度、人际信任与自尊的关系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年第3期,第200~201页。

北京居民心理健康水平对其社会信任的影响及其干预研究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1.98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报告目录

  • 一 引言
    1.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与测量
    2. (二)国内外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
    3. (三)心理健康与社会信任的关系
  • 二 研究方案
    1. (一)研究目的
    2. (二)研究内容
    3. (三)研究方法
    4. (四)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 三 研究1 北京居民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1. (一)研究目的
    2. (二)研究方法
      1. 1.被试
      2. 2.研究工具
      3. 3.研究程序
      4. 4.统计分析方法
    3. (三)研究结果
      1. 1.北京居民心理健康状况的基本特点
      2. 2.北京居民心理健康状况的个体差异
    4. (四)小结
  • 四 研究2
    1. (一)研究目的
    2. (二)研究方法
      1. 1.被试
      2. 2.研究工具
      3. 3.研究程序
      4. 4.统计分析方法
    3. (三)研究结果
      1. 1.北京居民心理弹性与社会信任的关系
      2. 2.北京居民心理弹性对其社会信任的预测
    4. (四)小结
  • 五 研究3 北京居民对心理健康的态度
    1. (一)研究目的
    2. (二)研究方法
      1. 1.被试
      2. 2.研究工具
      3. 3.研究程序
      4. 4.统计分析方法
    3. (三)研究结果
      1. 1.北京社区居民需要解决的主要心理问题
      2. 2.北京社区居民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3. 3.北京社区居民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途径
      4. 4.北京社区居民心理健康问题的服务需求
      5. 5.心理健康变量对其社会信任的预测
    4. (四)小结
  • 六 研究4 北京居民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
    1. (一)研究目的
    2. (二)研究方法
      1. 1.被试
      2. 2.研究工具
      3. 3.研究程序
      4. 4.统计分析方法
    3. (三)研究结果
      1. 1.北京老年居民心理健康干预方案
      2. 2.北京居民心理健康干预效果
    4. (四)小结
  • 七 总讨论
    1. (一)北京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待提升
    2. (二)心理健康对社会信任的预测作用
    3. (三)北京居民对心理健康的态度与需求
    4. (四)北京居民心理健康干预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效果
  • 八 政策建议
    1. (一)应重视北京居民心理健康问题,建议实行普查机制
    2. (二)应有的放矢地加强北京居民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
    3. (三)应制定相应的北京居民的心理健康干预措施
    4. (四)应构建和完善北京居民的心理健康政策保障机制

报告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