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革命士大夫的学、政与道:郭沫若对儒家思想的坚守与改造

摘要

现代新文化人多“崇墨贬儒”,抗战时期的左翼知识分子尤其如此。郭沫若却“崇儒贬墨”,对儒家的肯定一以贯之,早在五四时期就为孔子辩护,后撰文称王阳明为儒家精神的复活者。抗战时期郭沫若对儒家的重新肯定,延续了他早期对完整人格——沟通政学道的综合形态——的追求,也与抗战建国这一时代语境密切相关:在新的时代问题下他既要为个人寻求新的出路,同时也要为政治(革命)重塑道统。通过对“儒”的重新解释,郭沫若肯定了儒家对事功的追求,除通过内圣达到外王的内在超越外,更是试图从根本上将儒家思想解读为革命实践理性。不过,在重新阐释儒家思想时,郭沫若也遇到革命目的与实践方法之间的矛盾,他的解决之道是对儒家思想进行历史化批评。郭沫若对儒家的再解读基于社会性质变革的历史视野,通过历史化的解读,重新发掘了儒家核心理念——仁的革命人道主义内涵,而人道主义的意涵也增加了人的解放的革命意涵,儒家人道主义因而具有成为革命道统的可能。

作者

刘奎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台湾研究集刊》,副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现代文学、台湾文学、冷战时期台港文学关系、网络文学等。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革命士大夫的学、政与道:郭沫若对儒家思想的坚守与改造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9.39 查看全文 >

VIP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