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新兴组织权威与村庄秩序重构

摘要

本文基于晋西南一个民富村穷的村庄的短暂整合图景,以农村地方秩序中的权威问题作为切入点,运用参与式观察以及运用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通过对H村私营企业主协会权威生成及运作过程的分析,展现农村社区治理中不同的权威主体互动的内在机制,揭示村庄整合的基础及其动力。H村协会的发展优势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有限地域内也有一定的代表性。私营企业主协会基于声誉机制和实际需求为村庄提供公共物品、谋生机会;在地域性利益共同体这一结构之网中,协会与村民、村庄正式组织以及地方政府展开互动,在互动过程中再生产了与三者之间的结构性的关联,促进了地域性利益共同体的巩固,重构了村庄的权威结构。地方政府对协会实施的选择性管理为协会自主性的获得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空间;而协会与地方政府通过政治地位和荣誉的赋予与谋求、直接或间接的合作、发展私人关系等方式相互积极渗透和嵌入。协会与地方政府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依赖加警惕”的相对均衡的权力关系。对这一组织权威生成及运作的研究,有助于推进对农村民间组织发展的解释,认清乡村治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且利用优势经济资源的象征作用建构其权威,成为村庄中的替代性功能组织。

作者

张芳芳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德]马克斯·韦伯.2000.中国的宗教:宗教与世界[M].康乐,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美]明恩溥.1998.中国乡村生活[M].午晴,唐军,译.北京:时事出版社.
  • 曹锦清.2003.黄河边的中国[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 邓小南.2005.“求水秩序的努力——从前近代HT的水资源管理看民间与官方”,暨南史学第三辑[G].暨南:暨南大学出版社.
  • 邓燕华,阮横俯.2008.农村银色力量何以可能?——以浙江老年协会为例[J].社会学研究(6).
  • 董海军.2007.按势分配与社会公正:乡镇煤矿背后的利益关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董磊明.2008.宋村的调解:巨变时代的权威与秩序[M].北京:法律出版社.
  • 杜赞奇.1994.文化、权力与国家[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费孝通.2006.中国绅士[M].惠海鸣,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贺雪峰,仝志辉.2002.论村庄社会关联——兼论村庄秩序的社会基础[J].中国社会科学(3).
  • 贺雪峰.2000.村庄精英与社区记忆:理解村庄性质的二维框架[J].社会科学辑刊(4).
  • 贺雪峰.2006.中国传统社会的内生村庄秩序[J].文史哲(4).
  • 胡庆钧.1988.“论绅权”,载吴晗,费孝通,等,著.皇权与绅权[G].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 胡荣.2005.经济发展与竞争性的村委会选举[J].社会(3).
  • 黄树民.2002.林村的故事一九四九年后的中国农村变革[M].素兰,纳日碧力戈,译.北京:三联出版社.
  • 黄宗智.2000.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M].北京:中华书局.
  • 蓝宇蕴.2005.都市里的村庄——一个新村社共同体的实地研究[M].北京:三联书店.
  • 李怀印.2003.“中国乡村治理之传统形式:河北省获鹿县之实例”,中国乡村研究第一辑[G].北京:商务印书馆.
  • 李世众.2006.晚清士绅与地方政治——以温州为中心的考察[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刘明兴,刘永东,陶郁,陶然.2010.中国农村社团的发育、纠纷调解与群体性上访[J].社会学研究(6).
  • 刘倩.1997.市场因素下的“共产主义小社区”——对中部中国一个村庄社会结构变革的实证研究[J].社会学研究(5).
  • 刘玉照.2002.村落共同体基层市场共同体与基层生产共同体——中国乡村社会结构及其变迁[J].社会科学战线(5).
  • 陆学艺.2001.内发的村庄[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卢富营.2008.村民自治背景下民众认同的村庄领袖[J].天津社会科学(5).
  • 毛丹,张志敏,冯钢.2002.后乡镇企业时期的村社区建设资金[J].社会学研究(6).
  • 彭玉生,折晓叶,陈婴婴.2003.“中国乡村的宗族网络、工业化与制度选择”,黄宗智,主编.中国乡村研究第一辑[G].商务印书馆.
  • 瞿同祖.2005.中国封建社会[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史靖.1988.“绅权的本质”,载吴晗、费孝通,等,著.皇权与绅权[G].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 宋婧,杨善华.2005.经济体制变革与村庄公共权威的蜕变——以苏南某村为案例[J].中国社会科学(6).
  • 苏力.2001.20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法学卷)[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孙立平.2004.转型与断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孙立平.2007.守卫底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王铭铭.1997.作为民间权威的地方头人——闽台两村的个案考察[J].战略与管理(6).
  • 王铭铭.1997.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闽台三村五论[M].北京:三联书店.
  • 王思斌.1991.村干部的边际地位与行为分析[J].社会学研究(4).
  • 王先明.2009.变动时代的乡绅——乡绅与乡村社会结构变迁[M].北京:人民出版社.
  • 王颖.1996.新集体主义:乡村社会的再组织[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吴毅.2001.“双重角色”、“经纪模式”、“守夜人”和“撞钟者”[J].开放时代(12).
  • 吴毅.2002.双重边缘化:村干部角色与行为的类型学分析[J].管理世界(11).
  • 项飚.2000.跨越边界的社区: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M].北京:三联书店.
  • 肖唐镖.2006.当前中国农村宗族及其与村庄治理的关系——对新近研究的评论与分析[J].文史哲(3).
  • 萧公权.2010.中国政治思想史[M].北京:新星出版社.
  • 杨善华.2000.家族政治与农村基层政治精英的选拔、角色定位和精英更替——一个分析框架[J].社会学研究(3).
  • 于建嵘.2001.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变迁[M].北京:商务印书馆.
  • 俞可平.2000.中国农村的民间组织与治理变迁——以福建省漳浦县长桥镇东升村为例[J].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30).
  • 郁建兴,徐越倩,江华.2007.温州商会的例外与不例外——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与挑战[J].浙江大学学报(6).
  • 张建君.2005.政府权力:精英关系和乡镇企业改制——比较苏南和温州的不同实践[J].社会学研究(5).
  • 张静.2006.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张乐天.2005.告别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张鸣.2001.乡村权力和文化结构的变迁(1903-1953)[M].广西人民出版社.
  • 张仲礼.2001.中国绅士的收入[M].费成康,等,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张仲礼.2002.中国绅士:关于其在十九世纪中国社会中作用的研究[M].李荣昌,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赵旭东.2003.权利与公正——乡土社会的纠纷解决与权威多元[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 赵旭东,辛允星.2010.权力离散与权威虚拟:中国乡村“整合政治”的困境[J].社会科学(6).
  • 折晓叶,陈婴婴.2000.产权制度选择中的“结构——主体”关系[J].社会学研究(5).
  • 折晓叶.1997.村庄的再造——一个“超级村庄”的社会变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周怡.2006.中国第一村——华西村转型经济中的后集体主义[M].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
  • 周怡.2004.解读社会——文化与结构的路径[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Ding Yijiang.1998.“Corporatism and Civil Society in China:An Overview of the Debate in Recent Years”,China Information. vol(4),pp.44-67.
  • Lin Nan.1995.“Local Market Socialism:Local Corporatism in Action in Rural China.”Theory and Society. Vol 24,No 3.
  • Nee Victor.1989.“The Theory of Market Transition:from Redistribution to Market in State Socialism”,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S4).
  • Tsai Lily.2007.“Solidary Groups,lnformal Accountability,and Local Public Goods Provision in Rural China.”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5).
  • Zhang Jianjun.2007.“Business Association in China:Two Regional Experience”,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sia. Vol 37,pp.209-231.
  • 《H县县志》,太原:山西春秋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年版。
  • 《凤凰周刊》,2010年第33期。
  • 财新《新世纪》,2010年第46期。

新兴组织权威与村庄秩序重构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26.36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一、村庄权威与村庄治理
    1. (一)国家—社会视角下的乡村权威
      1. 1.传统时期的乡村绅士
      2. 2.新中国成立后的乡村精英
      3. 3.私营企业主阶层(经济精英)
    2. (二)权威变迁与民间新兴权威兴起
      1. 1.市场转型下的权威变迁
      2. 2.中国乡村权威变迁及其路径
      3. 3.村庄内的传统组织资源
      4. 4.新兴经济组织资源
    3. (三)村庄整合的不同类型
  • 二、H村的民间组织传统与新兴协会权威的建构
    1. (一)H村原本权威组织及结构
      1. 1. H村的正式组织
      2. 2. H村的非正式组织
    2. (二)H村的民间组织传统
    3. (三)H村新兴协会权威的建构
      1. 1.财富:权威的象征
      2. 2.公共物品的直接生产者
      3. 3.谋生机会的直接生产者
  • 三、新兴权威的多元互动与村庄秩序重构
    1. (一)新兴权威与村民的互动
    2. (二)新兴权威与乡村正式组织的互动
      1. 1.对抗:“我要把地要回去”
      2. 2.僵持:“无人去的选举大会”
      3. 3.合作:土地资源的“按势支配”
      4. 4.越俎代庖
    3. (三)新兴权威与地方政府的互动
      1. 1.政治地位和荣誉的赋予与谋求
      2. 2.直接或间接的合作
      3. 3.发展私人关系
    4. (四)替代性的新兴权威与非制度性参与
      1. 1.替代性功能组织
      2. 2.新兴的村庄权威
      3. 3.非制度化参与

论文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