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作者

仲建华
李闽榕 ,男,1955年生,经济学博士。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理事长、主任,福建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产业发展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区域经济竞争力、现代物流等。
韩宝明
徐东华 ,1960年8月生,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国家二级研究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编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综合组副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参加了国家“九五”至“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研究工作,参加了我国多个工业部委的行业发展规划工作,参加了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文件的起草工作,所撰写的研究报告多次被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国务院总理等领导同志批转到国家经济综合部、委、办、局,其政策性建议被采纳并受到表彰。兼任中共中央“五个一”工程奖评审委员、中央电视台特邀财经观察员、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首席委员、中国工业环保促进会副会长、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副理事长、中华名人工委副主席,原国家经贸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项目评审委员,福建省政府、山东省德州市政府经济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金融所、工业经济所博士生答辩评审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厦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院校兼职教授,长征火箭股份公司等独立董事。智慧中国杂志社社长。在《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经济参考报》《求是》《经济学动态》《经济管理》等报纸期刊发表百余篇有理论和研究价值的文章。
夏文勇 ,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理事。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1]《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编辑部:《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和中国建筑铁路的开端》,《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79年第1期。
  • [2]程国栋:《用冷却路基的方法修建青藏铁路》,《中国铁道科学》2003年第3期。
  • [3]丁靖康、韩龙武、李永强等:《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工程特性与冻土工程》,《铁道工程学报》2005年第21期。
  • [4]侯全德:《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地区筑路条件浅析》,《铁道标准设计》2001年第12(21)期。
  • [5]梁成谷:《青藏铁路:造福青藏各族人民的世纪工程》,《中国铁路》2008年第11期。
  • [6]陆东福:《增强铁路自主创新能力——为和谐铁路建设提供技术支撑》,《铁道经济研究》2007年第5期。
  • [7]马巍、程国栋、吴青柏:《青藏铁路建设中动态设计思路及其应用研究》,《岩土工程学报》2004年第26(4)期。
  • [8]《青藏铁路》编写委员会:《青藏铁路综合卷,勘察设计卷,科学技术卷,运营管理卷》,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6。
  • [9]冉理:《青藏高原铁路的设计与研究》,《中国铁道科学》2001年第22(1)期。
  • [10]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青藏线格拉段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通道专题报告》,兰州: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2001。
  • [11]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新建铁路青藏线格尔木至拉萨段西大滩至安多多年冻土区综合地质报告》,兰州: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2001。
  • [12]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青藏线格拉段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兰州: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2003。
  • [13]孙永福:《青藏铁路建设环境保护研究(攻克“三大难题”论文集)》,北京:中铁铁道出版社,2007。
  • [14]孙永福:《青藏铁路建设冻土工程研究(攻克“三大难题”论文集)》,北京:中铁铁道出版社,2007。
  • [15]孙永福:《青藏铁路建设卫生保障研究(攻克“三大难题”论文集)》,北京:中铁铁道出版社,2007。
  • [16]孙永福:《青藏铁路是怎样铺就的——青藏铁路建设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中国发展观察》2006年第7期。
  • [17]孙永福:《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工程的研究与实践》,《冰川冻土》2005年第276期。
  • [18]吴克俭、钱征宇:《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工程科技创新与实践》,《中国铁路》2007年第6期。
  • [19]喜来:《青藏铁路的新科技》,《交通与运输》2008年第24(1)期。
  • [20]张建忠、张寿红、董贵奇:《夯实环保基础工作 建成一流高原铁路——青藏铁路运营10周年环保工作总结》,《中国铁路》2016年第6期。
  • [21]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青藏铁路高原冻土区混凝土耐久技术研究》,北京: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08。
  •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冻土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冻土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4。
  • [24]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工程勘察暂行规定》,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
  • [25]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工程设计暂行规定》,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 [26]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青藏铁路高寒草原高寒草甸植被恢复与再造技术》,西安: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07。
  • [27]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青藏铁路多年冻土路基工程技术》,西安: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07。
  • [28]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青藏铁路多年冻土隧道工程技术》,西安: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07。
  • [29]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桥涵工程技术》,西安: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07。
  • [30]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无缝线路试验段关键技术研究》,西安: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08。
  • [31]周幼吾、郭东信、邱国庆等:《中国冻土》,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00。
  • [32]牟瑞芳、黄振晖:《现代有轨电车概论》,四川: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 [33]《世界首列氢能源电车在中国诞生开启一新时代》,http://www. 360doc.com/content/15/0322/17/5407488_457181532.shtml,2015。
  • [34]吴胜权:《城市现代有轨电车工程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 [35]《BT模式》,https://baike.baidu.com/item/BT%E6%A8%A1%E5%BC%8F/10617647?fr=aladdin。
  • [36]《财政部力推“PPP” 地方政府干劲足行规将出台》,http://news.ts.cn/content/2014-06/09/content_9761008_all.htm。
  • [37]《PPP模式分类》,http://www.chinacem.com.cn/ppp-jcll/2015-1/181480.html。
  • [38]盛和太、王守清:《特许经营项目融资(PPP/BOT)资本结构选择》,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 [39]《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的通知》(财金〔2014〕113号),http://jrs.mof.gov.cn/zhengwuxinxi/zhengcefabu/201412/t20141204_1162965.html。
  • [40]杨星、徐婷:《交通基础设施项目PPP模式投融资方案设计》,《交通企业管理》2015年第1期。
  • [41]聂铭泉:《TOD模式的理论综述》,《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0年第5(32)期。
  • [42]张国宝:《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第三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 [43]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城市轨道交通2016年度统计和分析报告》,北京,2017年3月。
  • [44]黎冬平:《现代有轨电车的应用模式》,《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5年第3期。
  • [45]沈景炎:《我国现代有轨电车的发展,标准与规划探讨》,《都市快轨交通》2015年第28(6)期。
  • [46]徐正和:《现代有轨电车的崛起与探索》,《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5年第2期。
  • [47]王明文、王国良、张育宏:《现代有轨电车与城市发展适应模式探讨》,《城市交通》2007年第6期。
  • [48]赵野、朱志国:《我国现代有轨电车功能定位的初探》,《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16年第14(1)期。
  • [49]叶芹禄:《有轨电车的现状与未来》,《都市快轨交通》2013年第5期。
  • [50]徐连军:《现代有轨电车发展瓶颈及思考》,《世界轨道交通》2016年第12期。
  • [51]韩庆军、姚正斌:《氢燃料电池有轨电车结构设计及控制方法研究》,《城市轨道车辆》2016年第2期。
  • [52]林竹:《基于汕头城市运营实践的规划整合模式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
  • [53]《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规划(2016~2020年)》(中城轨〔2017〕001号)。
  • [54]郜春海:《基于通信的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7年第2期。
  • [55]杨旭文:《基于UML的CBTC系统区域控制器的建模与安全性验证》,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8。
  • [56]郜春海、燕飞、唐涛:《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安全评估方法研究》,《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年第10期。
  • [57]高彦军、马子彦、贾萍:《城市轨道交通车地无线TD-LTE的实现》,《都市快轨交通》2014年第6期。
  • [58]杨雪、赵运臣、苌红涛:《城市轨道交通车地无线的网络架构及应用》,《都市快轨交通》2014年第6期。
  • [59]樊曦、齐中熙:《莫斯科—喀山高铁中的中国元素》,《中亚信息》2015年第5期。
  • [60]陈列:《中国高铁技术正名“中国制造”》,《国际工程与劳务》2015年第9期。
  • [61]林雪丹、陈效卫:《中国高铁签下走出国门第一单》,《人民日报》2015年6月19日。

参考文献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0 查看全文 >

VIP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