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发挥文化贸易优势,加强首都国际交往中心建设

作者

郝京清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副研究员,研究领域为信息管理、科研管理、文化交流等。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刘建:《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发展研究》,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 蔡晨骜:《从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看版权贸易的变迁》,北京印刷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5。
  • 林淑惠:《全球会展产业发展趋势》,《台湾会展季刊》2013年第4期。
  • 陈圣来:《艺术节与城市文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3。
  • 李怀亮、任锦鸾、刘志强:《城市传媒形象与营销策略》,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 吴声:《超级IP:互联网新物种方法论》,中信出版社,2016。
  • 《2015年北京人均年观影次数3.3人次 为全国最高》,2016年1月21日,中国经济网,http://www.xinhuanet.com/fortune/2016-01/21/c_128654042.htm。
  • 《握手环球文明——北京建设文化交流展示中心研究》,新华出版社,2015,第41页。
  • 于丹、朱玲、刘人锋、余灵:《北京文化符号的媒介建构分析》,《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年第4期,第16~21页。
  • 《北京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网,2017年2月25日,http://www.bjstats.gov.cn/tjsj/tjgb/ndgb/201702/t20170227_369467.html。
  • 《北京市人民政府 文化部关于加快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建设发展的意见》(2014年9月)。
  • 李佩森:《中国电影出口为何遭遇滑铁卢》,《中国文化报》2013年1月24日。
  • 王重农:《传统节庆与现代节庆的差异及互动发展》,《大众科技报》2008年7月17日,第A05版。
  • 刘金山:《大型节庆活动管理创新研究》,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 王重农:《传统节庆与现代节庆的差异及互动发展》,《大众科技报》2008年7月17日,第A05版。
  • http://www.bjstats.gov.cn/zxfb/201702/t20170224_369411.html.
  • http://www.bjrt.gov.cn/zwgk/xytj/201703/t20170302_89425.html.
  • http://www.bjiff.com/gydyj/da/dlj/gfyw/201701/t20170106_22701.html.
  • http://www.bjiff.com/gydyj/da/dlj/gfyw/201701/t20170106_22704.html.
  • Lucía Śáez,Iñaki Periáñez,Lucía Mediano,“Building Brand Value in Major Spanish Cities:An Analysis Through Municipal Websites,” Journal of Place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Vol.6 Iss 2.2013. pp.120-146.
  • Yang Wang and Pingqing Zhang,Research on Yantai Urban Image Shaping in the Background of China-South Korea Free Trade Area Construction,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conomics,Management,Law and Education,Atlantis Press,2015,pp.337-340.
  • Kerang Zhao,Research on Zhengzhou City Image Construction Based on Local Culture,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Language,Art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tlantis Press,2015,pp.493-496.
  • Steafania Sroda-Murawska and Jadwiga Biegańska,The Impact of Cultural Events on City Development:The (great?) Expectations of A Small City,5th Central European Conference in Regional Science-CERS,2014,pp.941-950.
  • Izabela Kowalik,“Influence of Trade Fairs on a Host City Brand,” Viešoji Politika Ir Administravimas,T.11,Nr 4,2012,pp.629-640.
  • Dave Geldes and Bart van Zuilen,“City Events:Short and Serial Reproduction Effects on the City’s Image?”,Corporate Communications:An International Journal,Vol.18 No.1,2013,pp.110-118.

发挥文化贸易优势,加强首都国际交往中心建设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6.38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报告目录

  • 一 利用对外文化贸易提升首都城市形象,促进国际交往中心建设
    1. (一)北京城市形象现状
    2. (二)文化产业及贸易在首都城市形象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1. 1.国际文化贸易提升了城市形象
      2. 2.国际文化贸易路径建设为首都形象提供了平台和路径
  • 二 发挥城市节庆对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重要作用
    1. (一)节庆活动数量多、主题丰富
    2. (二)节庆活动与国际交往互利性加深
    3. (三)节庆活动的品牌意识逐步增强
    4. (四)节庆活动的营销方式有所创新
  • 三 发挥国际性展览对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促进作用
    1. (一)展览业集聚效应提高国际交往频率
    2. (二)展览业的外部性增强北京国际交往实力
  • 四 打造有明确知识产权归属的北京文化符号和内容,促进国际交往中心建设
  • 五 建设国际交往中心视域下北京国际文化贸易政策的分析与调整建议
    1. (一)尽快建立和完善国家层面的法律和政策体系,对国际文化贸易及首都国际交往中心建设进行全局统筹和规范指导
    2. (二)精兵简政各级政府文化管理机构,理清管理职权,精简管理职能,营造出相对宽松、有序的首都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及文化贸易路径拓展的文化市场管理氛围和环境
    3. (三)在严守意识形态红线的基础上为首都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及文化贸易路径拓展打造相对宽松的环境,使北京文化市场进一步开放、创新
    4. (四)尽快制订扩大吸纳外资进入文化产业的指导意见和实施细则
    5. (五)供给侧结构的现代科技创新将促进北京首都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文化贸易路径拓展及国际文化贸易快速发展
    6. (六)确定北京国际文化贸易发展的优先和重点贸易区域,不断拓展文化贸易路径,建立国际文化贸易的大数据资源库,定期发布《北京国际文化贸易市场指南》,让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国际文化贸易
    7. (七)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首都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及文化贸易路径拓展角度创新和完善北京国际文化贸易财税金融支持等政策
    8. (八)大力支持和搭建首都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及文化贸易路径拓展的国际文化贸易公共服务平台体系
    9. (九)加快制定和出台促进首都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及文化贸易路径拓展服务和文化产业及国际文化贸易行业协会建设的指导性意见
    10. (十)加大北京文化贸易政策供给侧结构调整力度,让多重有效的政策供给成为首都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文化贸易路径拓展及中国文化产业和国际文化贸易发展的重要动力

报告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