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京津冀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突破领域

摘要

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进入新时代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在产业联动协同、区域交通一体化、社会领域机制体制以及生态协同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但是由于还未形成有效的发展模式、存在固有的利益束缚以及明显的“虹吸现象”,体制机制创新统筹思路尚未完全形成,成为制约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短板。通过发挥政府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先行主导作用、推进产业一体化创新发展机制、构建公共服务多层次创新供给机制、探索多点位同步推进的城乡融合创新机制、创新京津冀协同发展不同主体深度参与机制等,逐步形成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的突破,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向更深层次的有效路径。

作者

王双 ,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
崔丽红 ,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经济。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1]中国社会科学院京津冀协同发展智库京津冀协同发展指数课题组、黄群慧、叶振宇、姚鹏、王宁、崔志新:《基于新发展理念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指数研究》,《区域经济评论》2017年第3期。
  • [2]武义青、田学斌、张云:《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年回顾与展望》,《经济与管理》2017年第2期。
  • [3]魏进平、刘鑫洋、魏娜:《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程回顾、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 [4]王大树:《把握深刻内涵坚持共享发展》,《经济日报》2017年9月1日。
  • [5]孙久文、原倩:《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比较和演进重点》,《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4年第5期。
  • [6]孙久文、李坚未:《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影响因素与未来展望》,《河北学刊》2015年第4期。
  • [7]苗瑞丹、代俊远:《共享发展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究》,《思想教育研究》2017年第3期。
  • [8]毛汉英:《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制创新与区域政策研究》,《地理科学进展》2017年第1期。

京津冀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突破领域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7.28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报告目录

  • 一 京津冀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主要领域(见表1)
    1. (一)加快释放产业联动协同创新效应
    2. (二)推动形成“区域交通一盘棋”格局
    3. (三)加快社会领域机制体制创新
    4. (四)深入推进生态一体化体制机制协同
  • 二 京津冀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主要障碍
  • 三 京津冀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创新障碍形成的主要原因
  • 四 京津冀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突破路径
    1. (一)厘清政府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先行主导作用
      1. 1.明确政府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的主体地位
      2. 2.构建区域协同发展的系统化推进机制(见图1)
      3. 3.优先强化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府职责
      4. 4.完善区域要素投资开发与管理机制
      5. 5.建立目标考核与责任监督机制
    2. (二)推进产业一体化创新发展机制
      1. 1.发挥先进制造业辐射带动作用
      2. 2.培育串联互通的生态“大农业”
      3. 3.加强对落后地区的市场前端支援
      4. 4.拓宽服务业人力资源对接渠道
    3. (三)构建公共服务多层次创新供给机制
      1. 1.发展多元化多点位就业
      2. 2.落实区域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
      3. 3.完善区域长效帮扶发展机制
    4. (四)探索多点位同步推进的城乡融合创新机制
      1. 1.加速待城市化区域的城镇化进程
      2. 2.促进半城市化区域的完全城市化
      3. 3.确定保留农村的定位与发展思路
      4. 4.鼓励条件恶劣区域人口外迁转移
    5. (五)创新京津冀协同发展不同主体深度参与机制
      1. 1.激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活力
      2. 2.创新政府区域整体治理体系
      3. 3.引导社会力量发挥支持作用

报告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