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文化资产规划中的多样性与社群

摘要

台北市在二十年前启动了一次特殊的行动,试图以宝藏岩案例来指认台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都市发展的独特面相。为了将低收入的自力营造聚落指定为文化资产(历史聚落),与文化资产指定有关的公共政策不仅重新定义了历史建筑环境的新价值,而且引进了“活的保存”的概念,让居住其中的居民和实体环境可以同时保存下来。为了落实和完善这两项元素的执行,过去二十年间仍持续投注各式努力,直到今日亦在持续进行中。本文将讨论台湾“二战”后的社会和政治脉络如何影响文化资产规划的新论述,说明将宝藏岩规划为文化资产据点而做的特定行动、规划中的冲突和两难以及涉及未来规划但悬而未决的议题。本文亦将讨论台湾与文化资产规划有关的公共政策。本文最主要的论点是:原有居民及用户共同再造出的功能性社区,才是迈向维系“活的文化资产保存”的最佳道路。

作者

刘可强(John K.C.Liu) ,博士,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发展基金会董事长、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系Ong Siew May名誉客座教授(2016~2017),研究领域:社会建筑、小区设计、参与式规划。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翁志聪、萧明治,2011,《走过宝藏岩:口述历史》,台北市文献委员会。

文化资产规划中的多样性与社群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8.77 查看全文 >

VIP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