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出台的历程及意义

摘要

历十余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在2011年正式颁布,这对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方面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作为历史文明大国,中国同样面临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困境与危机。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本文首先对立法背景、立法历程进行了简要的梳理与说明,其次对该法实施三年多来有待改进的地方进行了思考,最后提出了未来修法的展望。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李墨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法制研究》,法律出版社,2010。
  • 刘魁立:《论全球背景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 周星、周超:《日本文化遗产的分类体系及其保护制度》,《文化遗产》2007年第1期。
  • 臧小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法(草案)》的特点及立法建议》,《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5期。
  • 张世均、刘兴全:《中韩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措施比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7期。
  • 朱祥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价值理念》,《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 黎宏河:《〈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出台记:十年辛苦不寻常》,《中国文化报》(数字报)2011年6月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出台的历程及意义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3.08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报告目录

  • 一 立法背景
  • 二 立法历程
  • 三 立法意义
    1. (一)形成文化立法二元结构
    2. (二)确定文化行政主管部门
    3. (三)确定分级保护管理层级
    4. (四)明确行政民事保护主次
  • 四 立法思考
    1. (一)协调管理主体
    2. (二)创新申报制度
    3. (三)深化认定标准
    4. (四)细化退出机制
    5. (五)配套名录制度
    6. (六)增进公开传播
    7. (七)形成利用机制
    8. (八)完善整体保护
    9. (九)明确法律罚则
  • 五 立法展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