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劳动力的商品化与不稳定的学生工劳动体制

摘要

随着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劳动力逐渐商品化,工人与企业之间的社会契约逐渐转变为市场契约,由此也影响了企业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之间的关系。为了适应劳动力的商品化,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体系进行了改革,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体系更好地与企业对接,但在对接过程中形成的却是校企之间不平等的交换关系。在此基础上,校企合作中的“工学结合”环节,通过转变为实习形成了一种不稳定的学生工劳动体制。

作者

苏熠慧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波兰尼,2007,《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冯钢、刘阳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 陈少晖,1998,《国有企业劳动就业体制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郝新生、任昌荣,1999,《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状况分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6期,第90~95页。
  • 何明洁,2009,《劳动与姐妹分化——“和记”生产政体个案研究》,《社会学研究》第2期,第149~176页。
  • 和震,2009,《我国职业教育政策三十年回顾》,《教育发展研究》第3期,第32~36页。
  • 华尔德,1996,《共产党社会的新传统主义:中国工业中的工作环境和权力结构》,龚小夏译,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
  • 贾玉新,2002,《生源缺乏与中专学校的应对之策》,《改革与理论》第10期,第9~10页。
  • 李路路,2002,《论“单位”研究》,《社会学研究》第5期,第23~32页。
  • 李猛、周飞舟、李康,2003,《单位:制度化组织的内部机制》,中国社科院社会研究所(编)《中国社会学》(第二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第135~167页。
  • 路风,1989,《单位: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中国社会科学》第1期,第71~88页。
  • 马树超,2005,《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转型的必然要求》,《教育发展研究》第8期,第7~10页。
  • 沈原,2007,《市场、阶级与社会:转型社会学的关键议题》,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陶秋燕、李培均、杨宜,2002,《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沿革及发展趋势》,《北京联合大学学报》第16卷第6期,第121~124页。
  • 王星,2014,《技能形成的社会建构:中国工厂师徒制变迁历程的社会学分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张辉、陈思谦,2016,《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历史、现状与对策》,《职业教育》第26期,第147~148页。
  • 张学信,1999,《中专教育的历史沿革与高等职教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第17期,第40~41页。
  • 赵秀玲,2006,《关于我国职业技术学校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第5卷第2期,第117~119页。
  • Burawoy,Michael. 1985. London:Verso.
  • Chan,Jenny,Pun,Ngai and Mark Selden. 2015. ‘Interns or Worker?China's Student Labour Regime.’ 1(1):69-98.
  • Fan,C.Cindy. 2004. ‘The State,the Migrant Labor Regime,and Maiden Workers in China.’ 23(3):283-305.
  • Hu,Yinan. 2010. ‘Students“Forced”to Work at Foxconn.’ ,June 26.
  • Hu,Yinan and Yu Wang. 2010. ‘Foxconn Mulls Move Northward.’ ,June 29.
  • Lee,Ching-Kwan. 1998. Berkeley,C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 Ling,Minhua. 2015. ‘“Bad Student Go to Vocational Schools!”Education,Social Reproduction and Migrant Youth in Urban China.’ 73:108-31.
  • Pun,Ngai. 2004. ‘Women Workers and Precarious Employment in Shenzhen Special Economic Zone.’ 12(July):29-36.
  • Pun,Ngai and Anita Koo. 2015. ‘A“World-Class”(Labor)Camp/us:Foxconn and China's New Generation of Labor Migrants.’ 23(3):411-35.
  • Pun,Ngai and Chris Smith. 2007. ‘Putting Transnational Labour Process in Its Place:The Dormitory Labour Regime in Post-Socialist China.’ ,21(1):27-45.
  • Smith,Chris and Jenny Chan. 2015. ‘Working for Two Bosses:Student Interns as Constrained Labour in China.’ 68(2):305-26.
  • Standing,Guy. 2012. ‘The Precariat:From Denizens to Citizens?’ 44(4):588-608.
  • Su,Yihui. 2011. ‘Student Workers in the Foxconn Empire:The Commodification of Education and Labor in China.’ 15(3-4):341-62.

劳动力的商品化与不稳定的学生工劳动体制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7.41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方法
  • 二 理论回顾与本文的研究框架
    1. 1.学生工劳动体制
    2. 2.波兰尼的“劳动力商品化”理论
  • 三 改革过程中劳动力的商品化及其对中国中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影响
    1. 1.计划经济时期劳动力的“去商品化”
    2. 2.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与中等职业学校之间的互惠共生关系
    3. 3.经济改革过程中劳动力的商品化
    4. 4.劳动力的商品化与校企之间不平等交换关系的形成
  • 四 校企不对等交换关系下的学生工劳动体制
    1. 1.去技能化和异化
    2. 2.社会生活的碎片化
    3. 3.工伤
  • 五 结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