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文献评述
关键词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文献评述
可试读20%内容 阅读器阅览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文献评述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外出休闲旅游。旅游是指“人们到他们的惯常之外的地方进行休闲、商务等,在时间上不超过一年的活动”(M.Kozak等,2012)。伴随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游客的感知问题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并成为旅游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游客感知是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对旅游全程的主观感受,游客感知直接影响旅游决策。有鉴于此,对游客感知的文献进行系统梳理,了解其研究历程和现状,揭示其研究动态和前沿领域,对于完善游客感知的研究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第一节 文献来源与研究方法
在对游客感知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之前,首先对文献进行了检索和识别,对检索结果中每篇文献的机构、作者、关键词等字段存档,弄清楚文献统计回溯既有研究的数量、增长变化,并对发表旅游类论文的重要期刊中的研究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在国外文献方面,通过对EBSCO、Springer Link、SAGE Publications、Emerald、Science Direct、Web of Sciences等数据库以及Google学术搜索、百度学术检索,以“tourist perception”“tourism/perception”为题名、主题、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搜出相关论文280余篇;通过对获取的学术文献逐篇甄选,共选用、等31个期刊中2000~2015年的80余篇文献。国内文献则是通过中国知网,以“旅游”并“感知”、“游客”并“感知”为主题进行检索,检索的期刊包括《旅游学刊》《旅游科学》《地理学报》《地理研究》等十余个主要期刊,选择2000~2015年关于游客感知的文章590余篇(见图2-1)。最后筛选出《旅游学刊》《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进展》《经济地理》《旅游科学》《人文地理》《干旱区地理》等十余个期刊上的文献。其中,《旅游学刊》刊文数量最多,共117篇;其次是《人文地理》,共63余篇。从国内外相关文献关注的内容看,主要包括乡村旅游,博物馆类、历史古迹类、现代文化类以及自然风光类旅游的游客感知(见表2-1)。
图2-1 2000~2015年国内外期刊发表的关于游客感知的论文情况
表2-1 2000~2015年部分国内外学术期刊刊发游客感知研究论文情况
2005年至今,是对游客感知进行研究的高峰期,涌现出大量与之有关的学术文献,说明近些年对游客感知的研究在我国旅游学界与地理学界已成为热点。
第二节 游客感知的定义
游客感知起源于心理学上的感知概念。精神心理学认为感知涉及对周围世界进行初步探索的必要心理进程,通过此方式,感觉器官创造了代表大脑中刺激的神经信息模式和个体的刺激经验。Tribe 等(1998)将游客感知定义为游客对超出目的地属性期望的部分评估,是旅游者在进行旅游消费后,对所有消费产品喜欢或不喜欢的态度;Graf等(2008)认为游客感知是旅游者对产品的总体评价,而这又基于旅游者在目的地的付出和收获。总之,这类学者从出游动机、需求等多角度对游客感知进行定义(见表2-2)。学术界的共识是:游客感知是人们通过感官对旅游对象、旅游环境条件等信息所获得的心理认知过程,是旅游者将外部的旅游信息转换为其自身内部思维的过程。游客感知的主要内容包括目的地的管理、环境、服务等。
表2-2 部分国内外学者对游客感知概念界定
第三节 游客感知的影响因素
游客感知产生于旅游活动的全过程,旅游中的众多因素都会对游客感知产生影响。通过对国内外文献梳理,游客感知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基于游客自身的因素
(一)人口统计学特征
诸多文献表明,游客社会属性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会影响其对旅游目的地的感知(史春云等,2008;朱竑等,2010;唐弘久等,2013;刘红梅等,2014;丁蕾等,2014;R.Nicoletta等,2012;王朝辉等,2012;王朝辉等,2013)。不同社会属性的旅客对旅游的感知存在差异,其中性别差异是最主要的因素。早期的文献认为,游客行为的差异主要是由游客的性别不同造成的,不同性别者在旅游活动中所收获的体验认知不尽相同,男性往往会从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可游览性等方面做出判断;而女性往往会根据旅游目的地的宣传或所花费的金钱对旅游目的地做出选择(N.Carr,2001)。另有研究表明,女性的旅游动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希望得到浪漫的心理所引发,也有相当一部分女性游客希望通过旅行收获新的爱情(H.Dahles等,1999)。此外,女性在旅游项目上更倾向于购物、漫步、拍照以及体会当地风俗等可以自由活动的项目,男性则更倾向于登山、露营、冲浪等带有强烈体验性的项目(丁雨莲等,2006)。女性游客对旅游目的地购物便利程度更为关注,而男性对此方面的需求较弱。女性在旅游目的地的文化、风俗、习惯方面适应性和敏捷度远高于男性,而男性则更善于从某一景观去思考旅游目的地的整体感知(谢雪梅等,2010)。总之,性别差异导致游客选择的不同,从而存在感知方面的差异。
(二)经济因素
不同旅游景区的门票、餐饮和住宿价格等物价水平不同,会导致游客对旅游景区的选择不同。因此,个人收入等经济因素也是影响游客感知的重要因素(H.Zhang等,2014)。例如,航空费用价格低廉,会对旅游目的地的客源数量产生较大的影响(S.A.Clave等,2015)。宏观经济环境同样对旅游者的旅游积极性有很大影响,如失业率的上升会使消费者的消费信心急剧下降,并对旅游消费产生负面影响(B.Thapa等,2013)。另有研究发现,不同的旅游者对旅游税也持有不同意见,部分游客更倾向于到少量甚至免收旅游税的旅游地去旅游,而一些游客则愿意缴纳旅游税来保证高质量的旅游过程(P.Valle等,2012)。
(三)游客情绪
游客情绪对游客的旅游行为和决策都会产生影响,旅游情绪一般包括满意和愉快的情绪。这两种游客情绪的反应是旅游消费行为的根本性决定因素(E.Sirakaya等,2004)。情绪不仅影响游客的满意度和行为意向,也会影响游客的消费决策(C.D.Rojas等,2008)。有文献表明,游客从心理层面对旅游目的地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游客对旅游地的态度(S.Um等,2006;A.Beerli等,2004;S.R.Rich等,2011)。另有研究从游客情绪入手,发现游客除了希望获得互动性或体验性的旅游体验外,更希望通过他们所消费的东西来定义自己的身份,从而得到自我满足(D.Agapito等,2013)。总之,不同的情绪或心理状态会使游客对其购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产生不同的评价,这也是游客感知差异的成因之一。
检索正文关键字
章节目录
- 第一节 文献来源与研究方法
- 第二节 游客感知的定义
-
第三节 游客感知的影响因素
- 一 基于游客自身的因素
- (一)人口统计学特征
- (二)经济因素
- (三)游客情绪
- 二 基于旅游目的地的因素
- (一)旅游目的地安全因素
- (二)目的地的管理因素
- (三)旅游目的地气候因素
- (四)大型节事活动因素
- (五)旅游目的地的环境因素
- (六)文化特色因素
- 一 基于游客自身的因素
-
第四节 游客感知的评价内容及研究方法
- 一 游客感知的评价内容
- 二 游客感知的研究方法
- (一)数据采集方法
- (二)数据处理方法
- 三 游客感知的评价范式
- 四 游客感知的评价领域
- (一)乡村旅游类游客感知研究
- (二)博物馆类景区游客感知研究
- (三)现代文化类游客感知研究
- (四)历史古迹类景区游客感知研究
- (五)自然风光类景区游客感知研究
-
第五节 旅游感知研究的相关理论视角
- 一 基于研究方法视角的扎根理论
- 二 基于游客满意度的理论视角
- (一)消费者行为理论
- (二)顾客感知理论
- (三)社会表征理论
- 第六节 评价与展望
相关文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