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京津冀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研究

摘要

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间存在着互动关系,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结合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是京津冀突破区域发展瓶颈的重要途径。本报告从要素投入、市场产出、环境支撑三个维度构建了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从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结构合理化两个维度构建了产业结构升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京津冀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现状及其耦合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出:京津冀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产业结构升级态势良好,两系统的耦合总体处于稳定阶段;北京、天津、河北两系统的耦合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制约耦合度提升的因素有所不同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作者

叶堂林 ,经济学博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首都高端智库)执行副院长,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研究平台)执行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研究基地(北京市重点哲社基地)首席专家,“长城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京津冀蓝皮书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京津冀协同发展等。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北京市重大决策咨询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20余项,主持委办局委托及横向课题30余项,出版专著20余部,发表论文120余篇,获“优秀皮书奖”一等奖7次、二等奖2次。15项研究成果获中央领导肯定性批示,10余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4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采纳。先后获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属市管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优秀主讲教师、后备学科带头人、首批经贸学者等。主要社会兼职包括中国区域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京津冀协同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评审专家、北京市政府参事室特邀专家、河北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雄安创新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保定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北京市科委入库专家等。
毛若冲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7级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1]刘耀彬、李仁东、宋学锋:《中国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关联分析》,《地理学报》2005年第60(2)期,第237~247页。
  • [2]徐玉莲、王玉冬、林艳:《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度评价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年第32(12)期,第116~122页。
  • [3]蒋天颖、华明浩、许强等:《区域创新与城市化耦合发展机制及其空间分异——以浙江省为例》,《经济地理》2014年第34(6)期。
  • [4]李国凤:《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能力耦合协调发展研究》,《统计与决策》2018年第34(8)期,第145~148页。
  • [5]陶四海、赵国杰、韩彩欣等:《区域科技创新评价体系的建构》,《科技与管理》2009年第11(4)期,第136~139页。
  • [6]邹华、徐玢玢、杨朔:《基于熵值法的我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3年第33(23)期,第56~61页。
  • [7]赵瑞芬、王小娜:《基于全局熵值法的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比较》,《中国流通经济》2017年第31(4)期,第114~121页。
  • [8]陈国宏、康艺苹、李美娟:《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动态评价——基于改进的“纵横向”拉开档次评价法》,《技术经济》2015年第10期,第17~23页。
  • [9]张爱华:《区域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统计与决策》2017年第24期。
  • [10]黄海标、李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商业时代》2008年第3期,第81~82页。
  • [11]徐晔、陶长琪、丁晖:《区域产业创新与产业升级耦合的实证研究——以珠三角地区为例》,《科研管理》2015年第36(4)期,第109~117页。
  • [12]吕明元、陈维宣:《产业结构生态化:演进机理与路径》,《人文杂志》2015年第4期,第46~53页。
  • [13]霍远、王盛兰:《产业创新与产业升级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商业经济研究》2018年第16期,第175~178页。
  • [14]Peneder M.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Aggregate Growth[J]. 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2003,14(4):427-448.
  • [15]Duarte M,Restuccia D. The Role of th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in Aggregate Productivity[C]. Meeting Papers. Society for Economic Dynamics,2010.
  • [16]周柯、张斌、谷洲洋:《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工业技术经济》2016年第35(8)期,第85~92页。
  • [17]王桂月、徐瑶玉、王圆圆等:《我国科技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分析》,《华东经济管理》2016年第30(3)期,第83~90页。
  • [18]周叔莲、王伟光:《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管理世界》2001年第5期,第12~26页。
  • [19]李政、杨思莹:《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互动机理与实证检验》,《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年第3期,第43~54,206~207页。

京津冀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研究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2.32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报告目录

  • 一 研究背景
    1. (一)放眼世界,抢占科技制高点、产业链高端环节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所在
    2. (二)审视国内,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是经济新常态下的必然选择
    3. (三)聚焦区域,发挥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互动作用是京津冀实现区域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
  • 二 研究现状及思路
    1. (一)研究现状
      1. 1.关于耦合的研究
      2. 2.关于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
      3. 3.关于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的研究
    2. (二)研究思路
    3. (三)研究方法
      1. 1.熵值法
      2. 2.耦合协调度模型
  • 三 科技创新及产业结构升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 (一)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
    2. (二)产业结构升级评价指标体系
  • 四 京津冀科技创新现状分析
    1. (一)京津冀三地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北京优势明显,天津优势有所减弱,河北相对不足
    2. (二)从要素投入来看,北京优势明显,天津有所下降,河北相对不足
    3. (三)从市场产出来看,北京优势显著,天津相对不足,河北明显不足但快速增长
    4. (四)从环境支撑来看,北京具有优势,天津水平居中,河北相对不足
  • 五 京津冀产业结构升级现状分析
    1. (一)京津冀产业结构升级态势良好,北京具有优势,天津提升较快,河北相对不足
    2. (二)从产业结构高度化来看,北京优势显著,津冀有所提升
    3. (三)从产业结构合理化来看,北京优势逐步丧失,天津优势逐步显现,河北有所提升
  • 六 京津冀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情况分析
    1. (一)京津冀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实现了由起步阶段向稳定阶段的转变
    2. (二)京津冀科技创新子系统与产业结构升级子系统的耦合度有所提升,差距逐步缩小
    3. (三)北京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高度化耦合度较高,与产业结构合理化耦合度明显不足,分化现象日趋明显
    4. (四)天津科技创新环境支撑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协调度较高且优势日趋明显
    5. (五)河北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合理化耦合度较高,与产业结构高度化耦合度明显不足,分化现象日趋明显
  • 七 主要结论及对策建议
    1. (一)主要结论
      1. 1.京津冀三地科技创新能力有所增强,北京优势明显,天津优势有所减弱,河北相对不足
      2. 2.京津冀产业结构升级态势良好,北京具有优势,天津提升较快,河北相对不足
      3. 3.京津冀三地两系统的耦合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且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4. 4.制约京津冀三地两系统耦合度提升的因素有所不同
    2. (二)对策建议
      1. 1.围绕产业结构升级重点任务加强科技成果应用转化
      2. 2.通过前沿科学技术协同攻关抢占产业链高端环节

报告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