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中国传统医学医患关系的元建构及其启示

摘要

辨证论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特有的实践模式,是在证的作用场域、觉知现象以及相应的符号系统中展开的,其过程是觉知者与觉知对象的双向牵引与整体互动。通过对这一实践模式过程的分析,我们认为中国传统医学医患关系的元建构是:觉知着的主体间互动。这一元建构模式决定了传统医学界不但提出医者仁术等对医家的要求,而且从如何择医以及如何求治等方面规范了对患者的要求。在现代医学从生物模式到心理社会生物全人医学模式转型中,这一元建构模式在互动场域建立以及疗效的互动性开发等方面为新医患模式的建立提供了有益的资源。

作者

王丽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蔡壁名,1997,《身体与自然:以〈黄帝内经素问〉为中心论古代思想传统中的身体观》,台北:台湾大学出版社。
  • 蔡璧名,2005,《疾病场域与知觉现象》,《台大中文学报》第23期,第61~104页。
  • 陈来,2009,《古代思想文化的根源——春秋时代的宗教、伦理与社会思想》,北京:三联书店。
  • 崔荣昌,2008,《医患关系中的医患沟通研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杜慧群,1982,《现代疾病观特点的初探》,《医学与哲学》第6期,第 39~40页。
  • 杜治政、许志伟,2003,《医学伦理学辞典》,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 高思华、王键,2012,《中医基础理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江长康、江文瑜,2010,《经方大师传教录》,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黎靖德,1986,《朱子语类》北京:中华书局。
  • 林晓峰,2003,《中医证候研究》,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 刘长林,1993,《说“气”》,载《中国古代思想中的气论及身体观》,台北:巨流图书公司。
  • 刘伶俐,2010,《不同医学模式下的医患关系分析》,《医学社会学》第11期,第43~44页。
  • 罗兰·巴尔特,2008,《符号学原理》,李幼蒸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邱鸿钟,2004,《医学与人类文化》,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邱鸿钟,2006,《医学哲学探微》,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申璋,2008,《关系医学与中医今解》,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世界卫生组织,1998,《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10次修订本)》,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疾病分类合作中心编译。
  • 汤浅泰雄,1990,《灵肉探微——神秘的东方身心观》,马超译,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
  • 汪力平,2007,《医患关系演变的历史趋向及其影响》,《九江学院学报》第5期,第23~25页。
  • 严世芸,2004,《中医学术发展史》,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 杨儒宾主编,1993,《中国古代思想中的气论及身体观》,台北:巨流图书公司。
  • 张鸿铸、何兆雄、迟连庄,2000,《中外医德规范通览》,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 周晓菲、张其成,2009,《中医医德溯源》,《杏林中医药》第29卷第8期,第729~731页。
  • 周晓虹,2013,《再论中国体验:内涵、特征与研究意义》,《社会学评论》第1期,第14~21页。
  • Merleau-Ponty,M.(2002). Phenomenology of Perception(C. Smith,Trans.). London:Routledge.
  • Baldwin,T.(Eds)(2007). Reading Merleau-Ponty:On Phenomenology of Perception. London:Routledge.
  • Szasz,T. S. & Hollender,M. H.(1956). A contribu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medicine:The basic models of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AMA 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97(5),585-592.

中国传统医学医患关系的元建构及其启示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4.03 查看全文 >

VIP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