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陕西市场和产业开放环境评测及优化路径研究

摘要

本报告选取开放主体、开放载体、政务环境、开放效能四个维度,共8项二级指标和25项三级指标构建市场和产业开放环境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等差赋值法对各项指标进行赋值,建立评价模型并对陕西省11个市(区)市场和产业开放环境量化评测。评测数据分析显示,陕西市场和产业开放环境整体趋好,开放包容的“引力场”正在形成,但是着眼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要求,陕西开放主体发展环境、投资贸易环境、政务服务环境以及开放载体平台建设优化提升的空间仍然较大。优化提升市场和产业开放环境不仅仅是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提升环境效能的“形式革命”,更是创新政策举措、精准施策的“内容革命”。要统筹谋划,营造良好的开放主体发展环境、投资贸易环境、政务服务环境,搭建高能级开放载体平台,精准施策,优化产业配套环境,大力提升市场和产业开放水平。

作者

吴刚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工业经济、新兴产业及科技创新。
刘晓惠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李国强:《构建中国特色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恰逢其时》,《中国经济时报》2018年9月26日。
  • 李斌:《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人民日报》2018年9月5日。
  • 吕大良:《营商环境视角下,我国跨境贸易便利化政策思考》,《国际贸易》2018年第7期。
  • 吴祖强:《世行营商环境报告的启示》,《上海人大月刊》2018年第7期。
  • 满姗、吴相利:《国内外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解读与启示》,《统计与咨询》2018年第3期。
  • 张世虎:《安康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安康日报》2018年5月30日。
  • 《陕西优化营商环境受到总理点赞》,《领导决策信息》2018年第15期。
  • 潘闻闻:《对标世界银行指标体系 改善上海营商环境》,《科学发展》2018年第4期。
  •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行动方案的通知》,《陕西省人民政府公报》2018年第7期。
  • 王岑:《中国营商环境有哪些新变化》,《商业观察》2018年第1期。
  • 《营商环境宜有独立评价》,《第一财经日报》2018年1月5日。
  • 潘虹:《营商环境视野下我国商事主体登记制度研究》,宁夏大学论文,2016。
  • 黄育容:《基于〈营商环境报告〉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研究》,《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年第16期。
  • 杨涛:《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基于鲁苏浙粤四省的比较分析》,《商业经济研究》2015年第13期。

陕西市场和产业开放环境评测及优化路径研究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8.71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报告目录

  • 一 市场和产业开放环境评价体系建构
    1. (一)评价指标选取
      1. 1.开放主体
      2. 2.开放载体
      3. 3.政务环境
      4. 4.开放效能
    2. (二)评价体系构建
      1. 1.指标权重的赋值
      2. 2.测评体系的确定
    3. (三)测评数据获取
      1. 1.统计年鉴、政府公报等获得的数据
      2. 2.调查问卷获得的数据
      3. 3.网上抓取获得的数据
    4. (四)各市(区)市场和产业开放环境测评结果
      1. 1.总体排序概述
      2. 2.单项指标分析
  • 二 市场和产业开放环境分析
    1. (一)开放主体
      1. 1.突出成效
      2. 2.存在问题
    2. (二)开放载体
      1. 1.突出成效
      2. 2.存在的问题
    3. (三)政务环境
      1. 1.突出成效
      2. 2.存在问题
    4. (四)开放效能
      1. 1.突出成效
      2. 2.存在问题
  • 三 优化提升市场和产业开放环境的政策建议
    1. (一)营造成本适宜的开放主体发展环境
      1. 1.全方位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2. 2.有效减轻企业税费负担
      3. 3.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难题
    2. (二)营造开放便利的投资贸易环境
      1. 1.加快打造一流投资环境
      2. 2.推进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
      3. 3.推进国际贸易便利化改革
      4. 4.全面推进通关一体化改革
    3. (三)营造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
      1. 1.全面推行清单管理制度
      2. 2.深入推进“智慧政务”工程
      3. 3.全面深化商事登记改革
      4. 4.推进信用信息互联共享
    4. (四)建设高能级开放载体平台
      1. 1.分类施策,促进开发区转型升级
      2. 2.引导开发区统筹协调发展
      3. 3.加大开发区创新载体平台建设力度
      4. 4.加大创新开发区建设运营模式力度
    5. (五)精准施策,优化产业配套环境
      1. 1.加大“专精特新”市场主体孵化平台建设力度
      2. 2.推进实施“一企一策”
      3. 3.对一些新产业新业态扶持政策要强化精准性

报告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